夷狄(夷狄)是什么意思
夷狄-古文观止词典
夷狄yí dí
【词性】:名词
“夷”指东方的少数民族,“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夷狄”连用,泛指四方各少数民族(8)。《吴子使札来聘》: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赞美夷狄,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舍乎此,则夷狄矣。——离开这里,就是夷狄的地方了。《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这些坏事应该是禽兽夷狄都不肯做的,然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做得对。
夷狄-现代汉语大词典
夷狄yí dí
【释义】: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鲁迅《论“他妈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夷狄-汉语大词典
夷狄
【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汉书·萧望之传》:“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宋}{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唐}{韩愈}《毛颖传》:“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唐}{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五代}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