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弋

弋(弋)是什么意思

  • 弋-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弋yì

    ①小木桩。后来写作“杙”。扬雄《长杨赋》:“椓嶻嶭而为~,纡南山以为罝。”(椓zhuó:击削。嶻嶭jiéniè:山名。)②带丝绳的箭。《庄子·应帝王》:“鸟高飞以避矰~之害。”③用带丝绳的箭射。《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凫与雁。”泛指狩猎。《吕氏春秋·处方》:“韩昭釐侯出~。”④取。《尚书·多士》:“非我小国敢~殷命。”

    【弋获】射而有所获。《诗经·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飞虫:飞禽。)

    【弋猎】射猎。《后汉书·乌桓传》:“俗善骑射,~禽兽为事。”

  • 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弋yì

    【释义】:

    ①带丝绳的箭。也指用带丝绳的箭来射。如:弋获;游弋。②姓。

  • 弋阳腔-现代汉语大词典

    弋阳腔yì yáng qiāng

    【释义】:

    戏曲声腔、剧种。大约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西弋阳一带。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由于传播甚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结合,在它的直接、间接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潮剧等不少新的剧种,或成为当地戏曲的组成部分,对高腔这一声腔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清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已趋衰亡。赣剧中尚保留着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 弋获-现代汉语大词典

    弋获yì huò

    【释义】:

    射而得禽。泛指擒获。如:逃进沼泽地的匪徒被弋获了。

  • 弋腔-现代汉语大词典

    弋腔yì qiāng

    【释义】:

    “弋阳腔”的简称。

  • 游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游弋yóu yì

    【释义】:

    水面巡逻。泛指在水中游来游去。《诗刊》1977年第12期:“水面上野鸭安闲游弋,十里湖区一片蛙呜。”

  • 游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游弋yóu yì

    【释义】:

    指徘徊。《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他这样漫无目标地游弋了一会儿,也不知什么时候脑子里忽然闪过个念头,竟一下子跳上公共汽车,朝家住的方向乘去。”

  • 巡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巡弋xún yì

    【释义】:

    犹巡逻。刘伯承《回顾长征》:“四川军阀急忙抽调兵力至川黔边境布防,派其模范师四处巡弋,并封锁长江。”

  • 逻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逻弋luó yì

    【释义】:

    巡逻。孙中山《就陈炯明叛变事件致海外同志书》:“六月十六日之变,文于事前二小时得林直勉、林拯民奔告,于叛军逻弋之中,由间道出总统府,至海珠。”

  • 毕弋-现代汉语大词典

    毕弋bì yì

    【释义】: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郭沫若《黄山之歌》:“想是畏人施毕弋,应加保护莫毁摧。”

  • 三弋-汉语大词典

    三弋

    【1】犹三禽。《晏子春秋·杂下二六》:“{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孙星衍}音义:“《詩傳》:‘弋﹐射。’《説文》作‘隿’﹐繳射飛鳥也。言炙食三禽。”

  • 佐弋-汉语大词典

    佐弋

    【1】{秦}及{汉}初掌管弋射事务的官职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佐弋{竭}。”{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秦}時少府有佐弋﹐{漢武帝}改爲佽飛﹐掌弋射者。”按﹐今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佐”作“左”。【2】帮助射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

  • 玄弋-汉语大词典

    玄弋

    【1】见“玄戈”。

  • 左弋-汉语大词典

    左弋

    【1】{汉}代少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税﹐以給共養﹐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左弋﹑居室﹑{甘泉}居室。”

  • 弋-汉语大词典

    《廣韻》與職切,入職,以。【1】木桩。{汉}{扬雄}《长杨赋》:“椓嶻嶭而爲弋﹐紆南山以爲罝。”《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尔雅·释宫》:“鷄棲于弋爲榤﹐鑿垣而棲爲塒。”【2】带丝绳的箭。《楚辞·九章·惜诵》:“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淮南子·脩务训》:“夫鴈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宋}{陆游}《东斋夜兴》诗:“忽憶江湖泊夜船﹐號鳴避弋鬧羣鴻。”【3】用带丝绳的箭来射。《诗·郑风·女曰鸡鸣》:“將翺將翔﹐弋鳧與鴈。”{郑玄}笺:“弋﹐繳射也。”{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微矰出﹐纖繳施﹐弋白鵠﹐連鴐鵝。”{唐}{李绅}《翡翠坞》诗:“彈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嘆息。”【4】指狩猎。《吕氏春秋·处方》:“{韓}{昭釐侯}出弋﹐靷偏緩。”{高诱}注:“弋﹐獵也。”《晋书·谢安传》:“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出詠屬文。”【5】取。取代。《书·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孔}传:“弋﹐取也。”【6】取。俘获;捕获。{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賊所負恃﹐以{羅浮山}爲窟耳。若裹糧入山﹐窮力四捕﹐{陳}{曾}可弋也。”【7】禽鸟。《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有二月鳴弋。弋也者﹐禽也。”{王聘珍}解诂:“弋﹐謂鷙鳥也﹐鷹隼之屬。”{唐}{陆龟蒙}《江墅言怀》诗:“汀洲藏晚弋﹐篱落露寒春。”《晏子春秋·杂下二六》:“{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吴则虞}集释引{孙星衍}云:“言炙食三禽。”【8】通“[黓]”。黑色。《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

  • 弋釣-汉语大词典

    弋釣

    【1】射鸟钓鱼。{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晋}{石崇}《思归引》序:“出則以游目弋釣爲事﹐入則有琴書之娱。”{唐}{元稹}《惠公禅居表》:“故閭里相化﹐恥爲弋釣。”

  • 弋腔-汉语大词典

    弋腔

    【1】见“弋陽腔”。

  • 弋博-汉语大词典

    弋博

    【1】射猎博戏。《新唐书·陈子昂传》:“{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决﹐弋博自如。它日入鄉校﹐感悔﹐即痛脩飭。”

  • 弋射-汉语大词典

    弋射

    【1】射鸟。《吕氏春秋·贵当》:“夫事無大小﹐固相與通﹐田獵馳騁﹐弋射走狗﹐賢者非不爲也﹐爲之而智日得焉﹐不肖主爲之﹐而智日惑焉。”《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阬谷﹐不避猛獸之害﹐爲得味也。”【2】泛指射猎禽兽。《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儀狄}之酒﹐{南威}之色﹐盤游弋射之娱﹐禽獸狗馬之玩﹐有一于兹﹐皆足害敬。”

  • 弋繳-汉语大词典

    弋繳

    【1】猎取飞鸟的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唐}{敬括}《蜘蛛赋》:“龍竟入於炮醢﹐隼終嬰於弋繳。”

  • 弋獲-汉语大词典

    弋獲

    【1】射而得禽。《诗·大雅·桑柔》:“如彼飛蟲﹐時亦弋獲。”{郑玄}笺:“猶鳥自行自恣﹐東西南北﹐時亦爲弋者所得。”【2】泛指擒获。{陶成章}《浙案纪略》卷下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且{秋瑾}信息靈通﹐若非該監生借錢纏住﹐早經兔脱﹐難以弋獲。”【3】获得。{清}{赵翼}《消闲》诗:“忽得新思矜弋獲﹐偶忘佳句費追逋。”

  • 弋獵-汉语大词典

    弋獵

    【1】射猎;狩猎。《国语·越语下》:“王其且馳騁弋獵﹐無至禽荒。”《後汉书·乌桓传》:“〔{烏桓}〕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爲事。”{清}{朱梅崖}《髻亭记》:“{大弋山}者﹐世傳{越王}{無諸}西巡﹐弋獵于山﹐遺金鐃﹐因一名{鐃山}。”{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契丹}弋獵{漢}耕作﹐飛將自老南山邊。”

  • 弋竊-汉语大词典

    弋竊

    【1】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學堂之教員﹐大率皆八股名家﹐弋竊甲第﹑武斷鄉曲之鉅紳也。”

  • 弋取-汉语大词典

    弋取

    【1】获取。{清}{吕月沧}《与吴仲伦先生书》:“及弋取科第﹐入仕途﹐日與應酬文字爲緣。”

  • 弋繒-汉语大词典

    弋繒

    【1】见“弋矰”。

  • 弋陽腔-汉语大词典

    弋陽腔

    亦称“[弋腔]”【1】戏曲声腔﹑剧种。大约{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西}{弋阳}一带。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由于传播甚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结合﹐在它的直接﹑间接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潮剧等不少新的剧种﹐或成为当地戏曲的组成部分﹐对高腔这一声腔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清}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已趋衰亡。{赣}剧中尚保留着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 弋綈-汉语大词典

    弋綈

    【1】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黓”。《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爲天下先。”{颜师古}注:“弋﹐黑色也。綈﹐厚繒。”{隋}{王通}《中说·事君》:“夫廢肉刑害於義﹐損之可也;衣弋綈傷乎禮﹐中焉可也。”{唐}{刘禹锡}《贺赦表》:“菲食遵{夏禹}之規﹐弋綈法{漢文}之儉。”

  • 弋矰-汉语大词典

    弋矰

    亦作“[弋繒]”【1】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清}{顾炎武}《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孤跡似鴻冥﹐心尚防弋矰。”{元}{李献能}《四皓》诗:“弋繒安足致冥鴻﹐自是兼懷翊贊功。”

  • 弋羅-汉语大词典

    弋羅

    【1】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唐}{陆龟蒙}《禽暴》:“{江}之南不能弋羅﹐常藥而得之。”《太平广记》卷三五〇引{宋}{李孜}《纂异记·浮梁张令》:“店嫗曰:‘今五坊弋羅之輩﹐横行關内﹐此其流也﹐不可與競。’”{唐}{白居易}《赠诸少年》诗:“老慚退馬霑芻秣﹐高喜歸鴻脱弋羅。”

  • 理弋-汉语大词典

    理弋

    【1】犹引弓。《北齐书·杜弼传》:“臣聞乘風理弋﹐追逸羽於高雲;臨波命鈎﹐引沉鱗於大壑。”

  • 椓弋-汉语大词典

    椓弋

    【1】见“椓杙”。

  • 機弋-汉语大词典

    機弋

    【1】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宋}{王安石}《杂咏》之四:“巧者具機弋﹐鷙猛還拘攣。”

  • 涿弋-汉语大词典

    涿弋

    【1】古时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墨子·备城门》:“門扇薄植﹐皆鑿半尺﹐一寸一涿弋。”{孙诒让}间诂:“涿﹐舊本譌湪。{王引之}云:‘湪當爲涿﹐字本作椓。’”{岑仲勉}注:“椓弋係尖圓狀之木(近代宫門﹐廟門之‘門丁’﹐當即椓弋遺制)﹐使敵矢易於滑下也。”

  • 游弋-汉语大词典

    游弋

    【1】指徘徊。《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他这样漫无目标地游弋了一会儿﹐也不知什么时候脑子里忽然闪过个念头﹐竟一下子跳上公共汽车﹐朝家住的方向乘去。”【2】巡逻;巡行察看。{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第四組{吴若龍}﹑{羅明典}﹑{鄭毓秀}等三人各駛馬車游弋于{東華門}﹑{王府井}兩大街之間。”{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適值前歲秋冬以後﹐{英}兵游弋{滇}邊常有數百人﹐以查界爲名﹐闌入界内。”{清}{林则徐} 《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惟思{閩省}南洋與{粤省}相連﹐其北洋則離{粤}甚遠﹐有無夷船在彼游弋﹐{粤省}無由查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朝﹐{英}夷横海上﹐師船游弋{閩}{浙}諸洋面。”【3】在水中游行。{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一日》:“船在江中往来游弋。”《诗刊》1977年第12期:“水面上野鸭安闲游弋﹐十里湖区一片蛙鸣。”

  • 漁弋-汉语大词典

    漁弋

    【1】捕鱼猎禽。{唐}{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本家{藍田}下﹐非爲漁弋故。”《元史·世祖纪七》:“丙午﹐禁{玉泉山}樵採漁弋。”

  • 牽弋-汉语大词典

    牽弋

    【1】犹中箭。{唐}{李义府}《咏鹦鹉》:“牽弋辭重海﹐觸網去層巒。”

  • 烏弋-汉语大词典

    烏弋

    【1】{汉}时{西域}国名。后泛指西方极远的国度。《文选·扬雄<长杨赋>》:“迺萃然登{南山}﹐瞰{烏弋}﹐西厭月﹐東震日域。”{李善}注引{服虔}曰:“三十六國﹐{烏弋}最在西。”{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雕題}﹑{鑿齒}﹐識海水而來王;{烏弋}﹑{黄支}﹐驗東風而受吏。”

  • 田弋-汉语大词典

    田弋

    【1】打猎。弋,射获禽类。《周礼·夏官·司弓矢》:“田弋﹐充籠箙矢共矰矢。”{贾公彦}疏:“田﹐謂四時田時;弋﹐謂弋鳧與鴈。”《左传·哀公七年》:“及{曹伯陽}即位﹐好田弋。”《史记·管蔡世家》:“{曹}野人{公孫彊}亦好田弋﹐獲白鴈而獻之。”

  • 畋弋-汉语大词典

    畋弋

    【1】打猎。弋,以绳系箭而射。{晋}{葛洪}《抱朴子·君道》:“緩賑濟而急聚斂﹐勤畋弋而忽稼穡。”

  • 畢弋-汉语大词典

    畢弋

    【1】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西京杂记》卷六:“{廣川王}{去疾}﹐好聚無賴少年﹐遊獵畢弋無度。”{郭沫若}《黄山之歌》:“想是畏人施畢弋﹐應加保護莫毁摧。”《诗·齐风·卢令序》:“{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脩民事﹐百姓苦之。”{郑玄}笺:“畢﹐噣也;弋﹐繳射也。”{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支提}長老{善秀}﹐言其鄉里有人以田獵畢弋爲業者。”

  • 矰弋-汉语大词典

    矰弋

    【1】系有生丝绳以射飞鸟的短箭。{清}{沈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庄子·应帝王》:“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宋}{王安石}《集禧观池上咏野鹅》:“{京洛}塵沙工點汗﹐江湖矰弋飽驚猜。”《汉书·货殖传序》:“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

  • 罟弋-汉语大词典

    罟弋

    【1】捕鱼捉鸟的工具。{唐}{杜甫}《泛溪》诗:“兒童戲左右﹐罟弋畢提攜。”{仇兆鳌}注:“罟以取魚﹐弋以取鳥。”

  • 罼弋-汉语大词典

    罼弋

    【1】泛指射猎。《国语·齐语》:“田狩罼弋﹐不聽國政。”{韦昭}注:“罼﹐掩雉兔之網也。弋﹐繳射也。”《韩非子·说疑》:“誠明於臣所言﹐則雖罼弋馳騁﹑撞鐘舞女﹐國猶且存也。”

  • 羅弋-汉语大词典

    羅弋

    【1】捕鸟的工具。{明}{夏完淳}《细林野哭》诗:“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唐}{白居易}《犬鸢》诗:“上無羅弋憂﹐下無羈鎖牽。”【2】网罗。{黄人}《<清文汇>序》:“至{蕭梁}哲儲﹐始别加組纂﹐剖觚繢素﹐漸毗審美﹐而羅弋前修﹐未迕學禮之訓。”

  • 蒲弋-汉语大词典

    蒲弋

    【1】{蒲且}的箭。泛指神射手的箭。{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引{唐}{任希古}《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驚鴻絓{蒲}弋﹐游鯉入{莊}筌。”

  • 巡弋-汉语大词典

    巡弋

    【1】犹巡逻。《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直至近兩年來﹐有些國度總想霸占我們{中國}的地方﹐不時派了兵船前來{中國}江海一帶口岸往來巡弋。”{刘伯承}《回顾长征》:“{四川}军阀急忙抽调兵力至{川}{黔}边境布防﹐派其模范师四处巡弋﹐并封锁{长江}。”

  • 遊弋-汉语大词典

    遊弋

    【1】见“遊奕”。

  • 邏弋-汉语大词典

    邏弋

    【1】巡逻。{孙中山}《就陈炯明叛变事件致海外同志书》:“六月十六日之變﹐{文}於事前二小時得{林直勉}﹑{林拯民}奔告﹐於叛軍邏弋之中﹐由間道出總統府﹐至{海珠}。”

  • 訾弋-汉语大词典

    訾弋

    【1】痛骂弋猎的人。{汉}{焦赣}《易林·小畜之临》:“子啼索哺﹐母行求食﹐反見空巢﹐長息訾弋。”

  • 釣弋-汉语大词典

    釣弋

    【1】钓鱼和射鸟。{明}{文徵明}《重修兰亭记》:“史稱其清真任率﹐釣弋自娱﹐亦言其迹云耳。”

  • 鉤弋-汉语大词典

    鉤弋

    【1】{汉}宫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拳夫人}進爲倢伃﹐居{鉤弋宫}。”{颜师古}注:“《黄圖》{鉤弋宫}在城外﹐《漢武故事》曰在{直門}南也。”【2】见“鉤樴”。【3】亦作“[鈎弋]”。见“鉤弋夫人”。

  • 鉤弋夫人-汉语大词典

    鉤弋夫人

    亦作“[鉤翼夫人]”【1】{汉武帝}宠妃{赵氏}的称号。《汉书·叙传下》:“{鈎弋}憂傷﹐{孝昭}以登。”{汉}{刘向}《列仙传·钩翼夫人》:“{鉤翼夫人}者﹐{齊}人也。姓{趙}﹐少時好清浄﹐病卧六年﹐右手拳屈……姿色甚偉。{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鉤﹐而手尋展﹐遂幸而生{昭帝}。後{武帝}害之﹐殯尸不冷﹐而香一月間。後{昭帝}即位﹐更葬之﹐棺内但有絲履﹐故名其宫曰{鉤翼}﹐後避諱改爲弋﹐廟闈有神祠閣在焉。”亦省称“[鈎弋]”。{明}{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鈎弋}死{雲陽}﹐{鴟夷}棄江沙。”《史记·外戚世家》:“{鉤弋夫人}姓{趙}氏﹐{河間}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

  • 銚弋-汉语大词典

    銚弋

    亦作“[銚芅]”【1】羊桃的别名。叶似桃﹐花白色﹐子如小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羊桃》:“鬼桃﹐羊腸﹐萇楚﹐銚芅﹐鈿子。”《诗·桧风·隰有萇楚》“隰有萇楚”{毛}传:“萇楚﹐銚弋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曰:“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 馳弋-汉语大词典

    馳弋

    【1】犹驰射。《新唐书·王琚传》:“從賓客女伎馳弋﹐凡四十年。”{汉}{扬雄}《羽猎赋》:“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 魚弋-汉语大词典

    魚弋

    【1】钓鱼射鸟。{汉}{扬雄}《蜀都赋》:“若其遊怠魚弋﹐{卻公}之徒相與如平陽﹐■(頫)巨沼。”

  • 鳥弋-汉语大词典

    鳥弋

    【1】禽鸟。{南朝} {陈}{张正见}《浦狭村烟度》诗:“收光暗鳥弋﹐分火照漁船。”

  • 鳴弋-汉语大词典

    鳴弋

    【1】谓禽鸣。《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有二月鳴弋﹐弋也者﹐禽也;先言鳴而後言弋者﹐何也?鳴而後知其弋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