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不由

不由(不由)是什么意思

  • 不由分说-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成〉不容许辩解,也作“不容分说”。常作谓语、状语。

    王主任走过来,不由分说,把他批评了一顿|不由分说,他们一齐动手,推推搡搡,把他带走了|日本鬼子从人群中拉出几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不由分说地架上汽车拉走了

  • 言不由衷-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言不由衷yánbùyóuzhōng

    说的不是真心话,不是出自内心,心口不一——心口如一(为人应该~,反对言不由衷。)

  • 祸不由己-实用委婉语词典

    祸不由己

    意为灾祸有时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俗语。

  • 不由-孙子兵法词典

    不由

    【释义】:

    不从;不通过。《九变篇》:“塗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贾林注:“由,从也,途且不利,虽近不从。”

  • 曾观前定录,万事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曾观前定录,万事不由人

    【释义】:

    前定录:迷信指记录人的命运的簿册。迷信以为万事前定,不由人自己做主。《醒世恒言》十四:你道好怪!只见女孩儿睁开眼,双手把朱真抱住。怎地出豁?正是:曾观前定录,万事不由人。原来那女儿一心牵挂着范二郎,见爷的骂娘,斗别气死了。死不多日,今番得了阳和之气,一灵儿又醒将转来。

  • 出兵不由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出兵不由将

    【释义】:

    意谓士兵一旦上阵冲杀以后,由不得将领指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三:说起一个“杀”字来,正叫做是“出兵不由将”,一涌而出。人多马众,将勇兵强,黄草坡前,摇旗呐喊。

  • 儿大不由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儿大不由爷

    【释义】:

    爷:指爹。指儿子大了,由不得父母作主。《歧路灯》三二:我就天生的不是正经路上人,如今就是你把大爷叫起来,儿大不由爷,他也管我不住。何况你一个家人!又五四:俗话说儿大不由爷,何况你大爷已死。《妆钿铲》一七:父放利,子浪费,放来放去成何济?从来儿大不由爷,徒惹老子一肚气。

    ⊙儿大不由娘

    《醒世姻缘传》八九:你汉子娶妾不娶妾,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 闺中强悍不由妻,尽是男儿纵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闺中强悍不由妻,尽是男儿纵起

    【释义】:

    意谓妻子的强硬蛮横凶狠并不是由于她本身的原因,都是丈夫惯纵起来的。《连城璧》午:妒妇有方可治,懦夫无药堪医。闺中强悍不由妻,尽是男儿纵起,菩萨何曾怒目,金刚自去低眉。

  • 上命差遣,盖不由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释义】:

    意谓受上司差遣,奉命办事,由不得自己。《水浒全传》一九: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

    ☉上命所差,盖不由己

    《醒世恒言》二五:原来为急解军粮事,文书上签了他的名姓,要他赴军前交纳。如违限时刻,军法从事,立刻起行,身也不容他转,头也不容他回,见捎得个口信到家,正是上命所差,盖不由己。

    ☉上命差遣,身不由主

    《何典》五:那行兵摆阵,出锋打仗许多事务,教他怎么得知?无奈是上命差遣,身不由主,只得离了枉死城,来到鬼门关上任。

    ☉上令差遣,身不由己

    《白牡丹》五:此乃大人毁书逐使,刘公公恼恨,奈大人乃听召不听宣的职任,故用假金牌宣召。此乃上令差遣,卑职身不由己,非关小人事。

    ☉上人差遣,概不由己

    《三侠五义》九:可是老爷说的,上人差遣,概不由己。又说“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因此小人每夜到坟地里去,好容易得了此虫。

    ☉上命差遣,概不由己

    《绿牡丹》六:我家爷同任大爷已到王府解围,命我挡住,倘有硬过去,叫我先打。我也是上命差遣,概不由己。

    ☉奉命差遣,身不由己

    《绘芳录》六二:小人是奉命差遣,身不由己,并与小人无干,要求大老爷施恩。

    ☉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封神演义》二:崇侯虎曰:“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龙图耳录》九:你不过是受人差遣,概不由己;虽然受了两个元宝,也是小事。

  • 生死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生死不由人

    【释义】:

    指人的生死由上天注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语本《论语·颜渊》:吾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警世通言》三〇:备素斋,请皇甫真人斋罢,相别自去。老员外速教收拾担仗,往西京河南府去避死,正是:曾观前定录,生死不由人。

    ⊙生死乡中不自由

    《韩湘子全传》二三:花上露,水中沤,人生能得几时留?去来影里光迅速,生死乡中不自由。

  • 世事万般皆由命,从来半点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世事万般皆由命,从来半点不由人

    【释义】:

    意谓命运由天注定,不由人自己作主。《玉燕姻缘全传》二八:这才是:世事万般皆由命,从来半点不由人。黄子方白白将性命倾了,这也是偷香窃玉之报,可叹,可叹!

  • 天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不由人

    【释义】:

    指天下事情由上天安排。由不得个人心想算计。《济公全传》七六:贼人来到屋内,藏在床底下,焉想到天不由人,华云龙肚子饿了,咕噜咕噜一响,被杨明等听见,要拿灯照。《无声戏》八:且说王继轩装米去卖,指望俏头上,一脱便回,不想天不由人,折了许多本,还坐了许多时。

  • 天算不由人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算不由人算

    【释义】:

    谓人的命运上天早已安排好了,由不得人自己算计谋划。□清·林伯桐《古谚笺》八:人算不如天算,警奸人也,天所以为大,以其公道耳。《糊涂世界》二:那知道天算不由人算,……伍琼芳官运虽好,家运却坏。

  •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释义】:

    意谓人生的一切遭际都由命运安排,半点也由不得自己。《警世通言》一七:其年正是三十二岁,交逢好运,正应张铁口先生推算之语。可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生绡剪》六:劝人放开肚肠,莫使机心,不要日里忙忙碌碌,茶饭不得安享一餐,夜里魂魄飞扬,好梦不能做得一个,着何要紧,只为不信那: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两句话儿,所以误了一生。《离合剑莲子瓶》二二: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嫂嫂只可今日来一次,恐在卜府出入不便,外观不雅。

    ⊙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西湖二集》三:仁宗皇帝大加叹异道:“果然由命不由人。朕为天子,尚且不能以富贵与人,何况其他!”这般看将来,真是世上万般都是命,果然半点不由人。

    ⊙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小五义》九六:总论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其实论施俊被捉,直到天有二鼓,有多少都死了,皆因韩良要杀,朋玉劝了一回,熊威又劝了一回。

    ⊙万般皆是命,半点尽由天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往往父子夫妻,终身不复相见。其中又有几个散而复合的,民间把作新闻传说。正是!剑气分还合,荷珠碎复圆,万般皆是命,半点尽由天。

    ⊙万般都是命

    《林兰香》四:人情相比易相仇,况复阴柔妇女俦。说到万般都是命,始知萱草可忘忧。

    ⊙万般由命不由人

    《欢喜冤家》一六:万般由命不由人,命不差池半末分。

    ⊙万事由不得人

    《儿女英雄传》二七:姑娘,你听听,万事由不得人哪!

    ⊙由命不由人

    《西湖二集》三:仁宗皇帝大加叹异道:“果然由命不由人。朕为天子,尚且不能以富贵与人,何况其他!”

  •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释义】:

    旧谓凡事都由不得人自己谋算、作主,一生一世由命中注定。《金瓶梅词话》四六:正是: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有诗为证:甘罗早发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范丹家贫石崇富,算来各是只争时。《醒世恒言》三二:正是: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东游记》七三:守你风雨凄凉,甘你饥寒贫苦,不劳妄想。僧家有一句禅语说的好:上床脱了袜和鞋,知道明朝来不来。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万事不由人算计,一身都是命安排

    《常言道》一四:金银钱原不能偷得到手,反送了一条性命。正是:万事不由人算计,一身都是命安排。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生都是命安排

    《飞跎全传》一一:心好强如吃斋,命好强如学乖。万事不由人做主,一生都是命安排。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三国演义》一〇三: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正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万事劝人休计较,一生俱是命安排

    《醒世姻缘传》八二:谁知天理不容,鬼神不愤,人财两空,故有尽失,察院夹打,兵马比限。可见:万事劝人休计较,一生俱是命安排。

    ⊙万事不由人计较

    《红楼幻梦》七:你可知道,万事不由人计较。头里你说状元三年一个,这会儿要想两个,除非中个武的,把那话来堵我的嘴。无奈他们时好、命好、运好,竟得双状元,可知天理不称你的良心。

    ⊙万事不由人计较,算来都是命安排

    《终须梦》一八:万事不由人计较,算来都是命安排。贤卿你前年九月七日别离,至今犹是九月初七日会合,想起来,岂非签诗之意,梦中之语一毫不差乎?

  • 心不由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不由意

    【释义】:

    形容不出于本意。《红楼梦》七二: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凤姐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

  • 行不由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行不由径

    【释义】:

    意谓行动要走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西游记》六一:大圣休焦恼,天蓬莫懈怠。但说转路,就是入了傍门,不成个修行之类,古语云:行不由径,岂可转走?《儿女英雄传》三六:行礼已毕,出了祠堂门。安老爷向来“行不由径”,便不走那座角门,仍从外面进了二门,来到上房。

  • 一朝时运至,半点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朝时运至,半点不由人

    【释义】:

    一旦运气来了,不由你不富贵。指时运一到,一切不必化力气,会自然好起来。《金瓶梅词话》九七:春梅拿出两床铺盖衾枕与他安歇,又拨一个小厮喜儿答应他,又包出两套绢衣服来与他更换。每日饭食,春梅请进后边吃。正是:一朝时运至,半点不由人。

  • 由命不由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由命不由人

    【释义】:

    指人的一切都由命中注定,由不得自己主张。《西湖二集》三:仁宗皇帝大加叹异道:“果然由命不由人,朕为天子,尚且不能以富贵与人,何况其他!”

  • 不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由bù yóu

    【释义】:

    ①不禁。萧殷《桃子又熟了》:“我很感动,也替他高兴,竟不由地伸出一只手掌攀在他的肩膀上。”②犹不容。如:周围环境阴森森的,不由人不害怕。

  • 不由分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

    【释义】:

    不容分辩。许地山《凶手》:“大哥醉了,看见小生,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打。”

  • 不由自主-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由自主bù yóu zì zhǔ

    【释义】:

    由不得自己作主,指无法控制自己。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

  • 不由得-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由得bù yóu de

    【释义】:

    ①不禁。沙汀《凶手》:“断腿天兵一眼认出他来,不由得吃惊了。”②不容。茹志鹃《关大妈》:“她说得这样轻,可又这样执拗,竟不由得人不听。”

  • 不禁不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禁不由bù jīn bù yóu

    【释义】:

    不由自主地。如:看到如此美景,他不禁不由地吟起诗来。

  • 儿大不由爷-现代汉语大词典

    儿大不由爷ér dà bù yóu yé

    【释义】:

    见“儿大不由爹”。

  • 儿大不由爹-现代汉语大词典

    儿大不由爹ér dà bù yóu diē

    【释义】:

    指儿女长大后有自己的主张,不再听从父母意见。李满天《水向东流》:“这真是儿大不由爹,出了门的闺女更变性呀!”也作“儿大不由娘”。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我一定跟老头子商量商量,也跟孩子们开开会,这遭儿是儿大不由娘呀。”也作“儿大不由爷”。陈登科《活人塘》:“儿大不由爷,你吊他老头有什么用啊?”

  • 儿大不由娘-现代汉语大词典

    儿大不由娘ér dà bù yóu niáng

    【释义】:

    见“儿大不由爹”。

  • 言不由衷-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

    指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出《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孙犁《关于诗》:“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

  • 身不由己-现代汉语大词典

    身不由己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

    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能由自己支配或控制。鲁迅《伤逝》:“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也作“身不由主”。叶圣陶《一个练习生》:“冲在人群的波浪里,我身不由主,只能应合着大众的步调朝西跑。”

  • 身不由主-现代汉语大词典

    身不由主shēn bù yóu zhǔ

    【释义】:

    见“身不由己”。

  • 不由-汉语大词典

    不由

    【1】犹不容。《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兄弟兩個多動手﹐扯着〔{鳳生}〕便走;又加家僮們推的推﹐攮的攮﹐不由你不走。”{清}{李渔}《奈何天·醉卺》:“省得明明白白﹐看了那副嘴臉﹐不由人們不害怕起來。”【2】不禁。{元}{吴弘道}《梅花引·秃厮儿》套曲:“離懷擾擾愁悶廣。不由俺﹐到黄昏﹐思量。”{萧殷}《桃子又熟了》:“我很感动﹐也替他高兴﹐竟不由地伸出一只手掌攀在他的肩膀上。”【3】不用。《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昔年我曾在京爲官時﹐此老下筆數千言﹐不由思索。”

  • 不由分説-汉语大词典

    不由分説

    【1】不容分辩。{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那虔婆不由分説﹐把妾嫁與茶客。”《红楼梦》第七七回:“那幾個婦人﹐不由分説﹐拉着{司棋}﹐便出去了。”{许地山}《凶手》第一幕:“大哥醉了﹐看见小生﹐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打。”

  • 不禁不由-汉语大词典

    不禁不由

    【1】不由自主。《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動了那老頭兒的滿腹皮牢騷﹐不必等人盤問﹐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懸河的講將起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豈知人欲日長﹐天理日消﹐他不禁不由的自己就掇弄起自己來了。”

  • 不因不由-汉语大词典

    不因不由

    【1】犹言无意之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西門慶}不因不由﹐信步走入裏面觀看。”《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智姐}穿了那套得意的衣裳﹐在那{蓮華庵}燒香﹐恰好{素姐}不因不由的也到庵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小説能把他們哄動﹐他們敬信了﹐不因不由的﹐便連上等人也跟着他敬信了。”

  • 不由得-汉语大词典

    不由得

    亦作“[不由的]”【1】不禁。{元}{无名氏}《齐天乐·闺怨》曲:“不由的見景生情﹐傷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少卿}見他哭得哀切﹐不由得眼淚也落下來。”{沙汀}《凶手》:“断腿天兵一眼认出他来﹐不由得吃惊了。”【2】不容。《西游记》第八一回:“你們住了三日﹐我寺裏不見了六個和尚。故此﹐我們兄弟們不由的不怕﹐不由的不傷。”{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她说得这样轻﹐可又这样执拗﹐竟不由得人不听。”

  • 不由人-汉语大词典

    不由人

    【1】禁不住,不由自主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他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温克情兒順﹐不由人口兒裏作念心兒裏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不知爲何有些異樣﹐不由人眼淚要落下來。”《白雪遗音·马头调·展花笺》:“展花箋﹐不由人的連聲嘆﹐這苦對誰言。”

  • 不由自主-汉语大词典

    不由自主

    【1】由不得自己作主,谓无法控制自己。《红楼梦》第八一回:“〔{鳳姐道}〕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麽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纔好。”{巴金}《家》八:“{觉慧}不由自主地掉转身﹐回头跟着{张惠如}走。”{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韦珍}说不上什么爱不爱﹐只是接触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飞}亲近起来。”

  • 行不由徑-汉语大词典

    行不由徑

    【1】走路不抄小道。《论语·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徑”比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史记·伯夷列传》:“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公子}〕扔下筷子﹐把口裏嚼的那口餑餑吐出桌子上﹐口也不及漱﹐站起來﹐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徑的走到上房來。”【2】见“行不從徑”。

  • 心不由意-汉语大词典

    心不由意

    【1】谓不出于本意。《红楼梦》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願意﹐見{鳳姐}親自和他説﹐何等體面﹐便心不由意的滿口應了出去。”

  • 身不由主-汉语大词典

    身不由主

    【1】见“身不由己”。

  • 身不由己-汉语大词典

    身不由己

    【1】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能由自己支配。《红楼梦》第十二回:“{賈瑞}此時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臺階下。”《三国演义》第七四回:“{禁}拜伏於地﹐哀請命。{關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鲁迅}《彷徨·伤逝》:“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亦作“[身不由主]”。《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噯喲’了一聲﹐就身不由主睡下了。”{叶圣陶}《一个练习生》:“冲在人群的波浪里﹐我身不由主﹐只能应合着大众的步调朝西跑。”

  • 言不由中-汉语大词典

    言不由中

    【1】见“言不由衷”。

  • 言不由衷-汉语大词典

    言不由衷

    【1】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杨伯峻}注﹕“人言爲信﹐中同衷。”《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自是{澤}不復與府中謀議”注引{宋}{汪伯彦}《建炎中兴日历》:“王語{伯彦}等曰:‘{宗澤}渡{河}﹐方到趣行﹐言不由衷。’”{清}{龚自珍}《对策》:“進身之始﹐言不由衷。”{孙犁}《秀露集·关于诗》:“不合情理的﹐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亦作“[言不由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實相告:此言不由中﹐轉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憶之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