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山東

山東(山東)是什么意思

  • 山東詔-汉语大词典

    山東詔

    【1】《汉书·贾山传》:“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疾,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東詔”为诏书的美称。{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久已飾巾﹐尚堪扶杖﹐聽{山}東詔。”

  • 山東快書-汉语大词典

    山東快書

    【1】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 山東-汉语大词典

    山東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2】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3】{汉}时称古{齐}{鲁}地区。{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漢}時亦有稱{齊}{魯}爲{山}東者﹐如《酷吏傳》:‘御史大夫{宏}曰:臣居{山}東﹐爲小吏時﹐{寧成}爲{濟南}都尉。’《儒林傳》:‘{伏生}教{齊}{魯}之間﹐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則{齊}{魯}之號‘山東’﹐非無因矣。”【4】{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战国策·赵策二》:“六國從親以擯{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關}以害{山}東矣。”{南朝} {宋}{鲍照}《数诗》:“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三国演义》第四回:“且{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傑以聚徒衆﹐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有也。”【5】称{太行山}以东地区。{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義兒李存孝傳》:{晉}已得{澤潞}﹐歲出{山}東﹐與{孟方立}争{邢}﹑{洛}﹑{磁}。《死事·張源德傳》:{晉}已先下全{燕}﹐而{鎮}{定}皆附于{晉}﹐自{河}以北﹑{山}以東皆歸{晉}。此‘山東’謂{太行山}之東﹐即以{河}北爲{山}東也。”《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晉}兵先下{山}東。”{唐}{杜甫}《洗兵行》:“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仇兆鳌}注:“{山}東﹐{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諸郡。”

  • 山東山相, 山西出將-汉语大词典

    山東山相, 山西出將

    【1】古谓{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以东地区多出宰相。《後汉书·虞诩传》“喭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唐}{李贤}注:“《前書》曰:‘{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時{郿}{白起}﹐{頻陽}{王翦};{漢}興﹐{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李廣}﹑{李蔡}﹐{上邽}{趙充國}﹐{狄道}{辛武賢}:皆名將也。丞相﹐則{蕭}﹑{曹}﹑{魏}﹑{丙}﹑{韋}﹑{平}﹑{孔}﹑{翟}之類也。”{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信有之。”《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 山東梆子-汉语大词典

    山東梆子

    【1】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 山東琴書-汉语大词典

    山東琴書

    【1】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山东}西南部的农村,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