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寒衣)是什么意思
寒衣-现代汉语大词典
寒衣hán yī
【释义】:
御寒的衣服。郭沫若《洪波曲》:“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
寒衣-汉语大词典
寒衣
【1】即冥衣。多用纸制作。{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爲之﹐曰新鬼不敢衣綵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晩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綵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2】指十月初一祭扫之节。{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凡佳辰令節﹐寒食﹑寒衣皆拜﹐設時食。”【3】谓因衣服单薄而受寒。《素问·藏气法时论》:“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4】御寒的衣服。{唐}{梁洽}《金剪刀赋》:“及其春服既成﹐寒衣欲替。”{晋}{陶潜}《拟古》诗之九:“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金}{元好问} 《望归吟》:“北風吹沙雜飛雪﹐弓弦有聲凍欲折。寒衣昨夜{洛陽}來﹐腸斷空閨擣秋月。”{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
送寒衣-汉语大词典
送寒衣
【1】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掃之候﹐俗謂之送寒衣……今則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無寒衣之實矣。”{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胡樸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