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子魚

子魚(子魚)是什么意思

  • 子魚-汉语大词典

    子魚

    【1】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宋}{叶適}《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魚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籌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鯔,色緇黑,故名。{粤}人訛爲子魚。”一说,为稻田中鱼。《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三国}{魏}{曹操}《四时食制》:“{郫縣}子魚﹐黄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爲醬。”

  • 通印子魚-汉语大词典

    通印子魚

    亦称“[通應子魚]”【1】即子鱼。{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應子魚”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J庙}。{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蒲陽}通應子魚名著天下。蓋其地有{通應侯廟}﹐廟前有港﹐港中魚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謂之通印子魚。故{荆公}有詩云:‘長魚俎上通三印’﹐此傳聞之訛者。”{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興化軍}{莆田縣}去城六十里有{通應侯廟}﹐江水在其下﹐亦曰{通應}……子魚出其間者﹐味最珍美。上下數十里﹐魚味即異﹐頗難多得﹐故通應子魚﹐名傳天下。”

  • 通應子魚-汉语大词典

    通應子魚

    【1】见“通印子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