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学

学(學)是什么意思

  • 饱学←→浅学-反义词词典

    饱学←→浅学bǎoxué-qiǎnxué

    【词性】:形

    饱学:学识丰富。

    浅学:学识不深广。

    【例】 他毕竟是个饱学秀才,写得一笔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凌力:《星星草》) 案书传鲁定公无善可称。宓谓之贤者,浅学所未达也。(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蜀·秦宓传注》)

  • 博学←→无学-反义词词典

    博学←→无学bóxué-wúxué

    【词性】:形

    博学:学问广博。

    无学:没有学问。

    【例】 爱说话而不爱抽烟的人,也许会惊奇这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为什么既然那么吝惜他的发言,却又那么浪费他的香烟。(高云览:《小城春秋》) 他是个无学的人。

  • 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反义词词典

    初级小学←→高级小学chūjíxiǎoxué-gāojíxiàoxué

    【词性】:名

    初级小学:我国实施过的前一阶段的初等教育的学校,也指小学中的初级阶段。即一到三年级。

    高级小学:我国实施过的后一阶段的初等教育的学校,也指小学中的高级阶段,即四到五(六)年级。

    【例】 他孩子读完初级小学,又继续读高级小学。

  •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反义词词典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chūjúzhōngxué-gāojizhōngxué

    初级中学:我国施行的前一阶段的中等教育的学校。

    高级中学:我国施行的后一阶段的中等教育的学校。

    【例】 他读完初级中学,但能不能升入高级中学,还要看这次升学考试成绩如何才能定。

  • 大学生←→小学生 中学生-反义词词典

    大学生←→小学生 中学生dàxuéshēng-xiǎoxuéshēng zhōngxuéshēng

    【词性】:名

    大学生: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

    小学生:在小学读书的学生。

    中学生:在中学读书的学生。

    【例】 他家既有小学生、还有中学生,大学生。

  • 大学生←→小学生-反义词词典

    大学生←→小学生dàxué·sheng-xiǎoxué·sheng

    【词性】:名

    大学生:①年岁较大的学生。②年岁较大的男孩子(方言)。

    小学生:①年岁较小的学生。②年岁较小的男孩子(方言)。

    【例】 大学生要帮助小学生。大学生不要去欺负小学生。

  • 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反义词词典

    单式教学←→复式教学dānshìjiàoxué-fùshìjiàoxué

    【词性】:名

    单式教学:教师在一个教室内用同样的教材,对同一班级学生进行的教学。

    复式教学:教师在一个教室内用不同的教材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的教学。

    【例】 城市学校大多进行单式教学,而农村学校则大多采取复式教学。

  •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反义词词典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huàxuébiànhuà-wùlǐbiànhuà

    【词性】:名

    化学变化:物质分子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仅改变形态不改变化学成分的变化。

    【例】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蜡又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初中课本《化学》)

  •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反义词词典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huàxuéxìngzhì-wùlǐxìngzhì

    【词性】:名

    化学性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例】 电离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化学过程和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理论。(吴义生等:《自然科学概要》)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叫做物理性质。(初中课本《化学》)

  • 教师←→学生-反义词词典

    教师←→学生jiàoshī-xuésheng

    【词性】:名

    教师:教员。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

    【例】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的家庭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 教授←→学习-反义词词典

    教授←→学习jiàoshòu-xuéxí

    【词性】:动

    教授:对学生讲解教材的内容。

    学习:从听讲、阅读等方面获得知识和技能。

    【例】 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鲁迅:《〈呐喊〉自序》) 党内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党外人士也有许多长处,我们也应该向人家学习。(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 开学←→放假-反义词词典

    开学←→放假kāixué-fàngjià

    【词性】:动

    开学:学期开始。

    放假: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学习。

    【例】 党校今天开学,我庆祝这个学校的成功。(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凡有学生闹事的学校,不要放假,便是来它一场赤壁鏖兵。(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 开学式←→闭学式-反义词词典

    开学式←→闭学式kāixuéshì-bìxuéshì

    【词性】:名

    开学式:为新学期开始而举行的仪式。

    闭学式:为学期结束而举行的仪式。

    【例】 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开学式和闭学式。

  • 科学←→迷信-反义词词典

    科学←→迷信kēxué-míxìn

    【词性】:名

    科学: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迷信:信仰神仙鬼怪等客观不存在的东西。

    【例】 科学是客观的真理。真理要经过实践,才能知道。(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对于老太爷的病,医药并没有多大的效力。人便求助于迷信。(巴金:《家》)

  • 老师←→学生-反义词词典

    老师←→学生lǎoshī-xuésheng

    【词性】:名

    老师:传授文化、技术的人。

    学生:在学校求学的人。

    【例】 另外有五个女孩子,也都是张老师班上的学生,散坐在屋中不同的部位,有的右手托腮、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石红;有的双臂折放在椅背上,把头枕上去;……显然她们都正听得入神。(刘心武:《班主任》)

  • 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反义词词典

    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píngmiànjǐhéxué-lìtǐjǐhéxué

    【词性】:名

    平面几何学: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学:立体几何。

    【例】要先学好平面几何学,才能进一步学立体几何学。

  • 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反义词词典

    人文科学←→自然科学rénwén kēxué-zìránkēxué

    【词性】:名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物质的科学。

    【例】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毛泽东:《实践论》) 他对人文科学非常喜爱,一出这方面的新书就买来看。

  • 上学←→放学-反义词词典

    上学←→放学shàngxué-fàngxué

    【词性】:动

    上学:去学校上课。

    放学:上课完毕学生回家。

    【例】 康顺之:“小花,你乖乖地去上学,我会回来看你!”(老舍:《茶馆》) 但是从放学回家,一直到晚上,我都要背着小妹妹,有时还要领着大妹妹,哄她们玩。(小学《语文》第九册《大仓老师》)

  •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反义词词典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shèhuìkēxué-zìránkēxué

    【词性】:名

    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如文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经济学等。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如化学、生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等。

    【例】 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 师傅←→徒弟 学徒-反义词词典

    师傅←→徒弟 学徒shīfu-túdi xuétú

    【词性】:名

    师傅:传授技艺的人。

    徒弟:跟师傅学习的人。

    学徒:徒弟。

    【例】 记得,那是大前年,俺到厂里跟师傅学徒,开始学锻工,抡锤打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 老头子后来卧床不起,眼看不行了,徒弟急了,说:“师傅,你再不教就完了。”(张凤雏:《沙滩上的脚印》)

  • 天动学说←→地动学说-反义词词典

    天动学说←→地动学说tiāndòngxuéshuō-dìdòngxuéshuō

    【词性】:名

    天动学说:太阳等行星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

    地动学说: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

    【例】 一五〇九年,他已经写好《天体运行》的提纲,但是他知道天动学说从亚里士多德建立以来已经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又有教会的拥护,如果发表跟天动学说根本对立的地动学说,一定会遭到种种非难和攻击,因此他决定谨慎而小心地进行观测工作,务使他的理论能和实际观测相符合。(竺可桢:《哥白尼在近代科学上的贡献》)

  • 退学←→入学-反义词词典

    退学←→入学tuìxué-rùxué

    【词性】:动

    退学:学生因故无法继续学习,或因严重违反纪律不许继续学习而取消学籍。

    入学:开始进某个学校学习。

    【例】 学员因患慢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宜在军事院校继续学习,经批准退学的,由院校发给肄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学员学完规定的科目,考试不合格的,由院校发给结业证书,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同等院校结业生的安置办法安置。(同上)

  • 文盲←→学者-反义词词典

    文盲←→学者wénmáng-xuézhě

    【词性】:名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 这是一个十分贫穷、十分落后的国家,全国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民是文盲。(步实:《费鲁德大人的最后一次手术》) 假如一定要做,就得存学者的良心,有市侩的手段,但这类人才,怕教员中间是未必会有的。(鲁迅:《华盖集·通讯二》)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义词词典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wújihuàxue-yǒujīhuàxué

    【词性】:名

    无机化学:研究碳元素以外的各种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构造、变化、用途、制备等的化学的一个分科。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用途、制备等的化学的一个分科。

    【例】 有机化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而向前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编写组:《有机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分上、下二册,着重介绍化学基本概念、酸碱盐、化肥和农药、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钢铁等基础知识。(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化工学院《无机化学》编写组:《无机化学》)

  • 先生←→学生-反义词词典

    先生←→学生xiān·sheng-xué·sheng

    【词性】:名

    先生:老师。

    学生: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

    【例】 这日欣逢学生点了探花,正是空前绝后的第一桩得意事,所以才戴其帽而圆其领的过来,定要登堂道贺。安老爷因自己还没得带儿子过去叩谢先生,先生倒过来了,一时心里老大的不安。说道:“这个怎么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学←→教-反义词词典

    学←→教xué-jiào

    【词性】:动

    学:学习。

    教:教导,指导。

    【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白居易:《琵琶行》) 未尝得闻明教。(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 学科←→术科-反义词词典

    学科←→术科xuékē-shùkē

    【词性】:名

    学科:体育训练或军事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

    术科:体育训练或军事训练中的各种技术性的科目。

    【例】 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朴等等的学科之中,已是人才济济,又加上了一个陈景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术科成绩也十分优秀。

  • 学名←→小名 乳名-反义词词典

    学名←→小名 乳名xuémíng-xiǎomíng rǔmíng

    【词性】:名

    学名:入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

    小名: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乳名:小名。

    【例】 我想找小朱丫头,没找着,原来他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上学去了。从上学那天起他就只准别人叫他的学名:朱汉明。(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小牛犊子》) 李有才自己,也只能算“小”字辈人,不过他父母是大名府人,起乳名不提“小”字,所以从小就把他叫成“有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他小名叫“丽丽”。

  • 学士←→硕士 博士-反义词词典

    学士←→硕士 博士xuéshì-shuòshì bóshì

    【词性】:名

    学士:学位中最低的一级,大学毕业时由学校授予。

    硕士:学位中的一级,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机关或大学学习二、三年,成绩合格者,即可授予。

    博士:学位中的最高一级,获得硕士学位(或同等学位者)后在研究机关或大学学习二、三年以上,成绩合格者,即可授予。

    【例】 不要以为我还是个天真的少女,在抒发自己稚气的热情。不,我已经完全是个成人了。我现在是个“学士”,将来还要成为博士,还要当教授,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即使我当上了院士、大师,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暮年,我都可以说,我的心,我的一生,是属于你的!(张扬:《第二次握手》) 亚英拍手道:“好好!就是这样说。我就跟着心理学……”西门德摇摇手道:“不要又谈什么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并不值半文钱!如今要谈什么老板,什么经理,才让人心里受用!”(张恨水:《魍魉世界》)

  • 植物学←→动物学-反义词词典

    植物学←→动物学zhíwùxué-dòngwùxué

    【词性】:名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构造、生长和生活机能的规律、植物的分类、进化、传播以及怎样利用植物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分布和怎样控制动物的科学。

    【例】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分科繁多,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胚胎学、组织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形态学、分类学、进化论等学科。(吴义生等:《自然科学概要》)

  • 宿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宿学sù xué

    【释义】:

    学识渊博,有修养的学者、大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才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清·魏源《户部左侍郎周公神道碑铭》:“帝选宿学,入侍讲幄,公矢其悫。”悫(què),诚恳。

  • 儒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儒学rú xué

    【释义】:

    儒家学说及其学派,以十三经为指箴。其学派为孔子所创立,后儒所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有深远影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唐·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皇考讳郇,以儒学进,官至侍御史。”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自太宗崇奖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

  • 同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同学tóng xué

    【释义】:

    同师受业者。现指同校、同班、同师一起学习的人。

  • 学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侣xué lǚ

    【释义】:

    犹学友,同学。南朝·梁·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群儒。”

  • 学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友xué yǒu

    【释义】:

    指同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个人是我同窗的学友,姓吴,名景曾,表字继之。”

  • 学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费xué fèi

    【释义】:

    个人求学的费用,古代专指给教师的酬金或酬金的替代品。

  • 学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贶xué kuàng

    【释义】:

    给教师的酬金,犹学费。贶,赠送。《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况以舌耕得他一些学贶,这倒是士人应得之物。”

  • 学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生xué shēng

    【释义】:

    指正在从师或在校学习的人,亦指曾从某师学习过的人。如某某是某师的学生。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馆学生三百人。”

  • 学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侣xué lǚ

    【释义】:

    犹学生。南朝·梁·简文帝《征君何先生墓志铭》:“聚徒教习,学侣成群。”《南史·贺琛传》:“会琛正讲,学侣满座。”亦指“同学”,见该条。

  • 学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士xué shì

    【释义】: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人。《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亦泛指普通读书人。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下晓,睹学士如草芥。”

  • 学徒-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徒xué tú

    【释义】:

    从师受业者,即学生。汉·蔡邕《司徒杨秉碑》:“于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碑,表勒鸿勋。”《晋书·虞溥传》:“大修庠序,广招学徒。”唐·王建《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素业传学徒,清门有君子。”亦泛指读书人或从师学技艺的青少年。

  • 学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者xué zhě

    【释义】:

    求学的人,犹学生。《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荥阳吕公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又指做学问的人。

  • 学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子xué zǐ

    【释义】:

    从学的人,犹学生。《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 学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校xué xiào

    【释义】:

    培育受教育者的场所和专门机构。学校按国家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传说我国虞舜时代就设有学校。名曰上庠、下庠;夏、商、周时就有大、小学之分,其名各异;以后历代均设有学校,名称不一。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宋·欧阳修《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取士。”学校的异名仅就其概念的内涵而言。

  • 少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少学shào xué

    【释义】:

    古代学校名,相对于太学而言。《汉书·食货志上》: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序造士。”清·黄生《义府,少学大学》:“乡学,庠序之总名也。国学,少学之异名也。对乡学而言则曰国学,对太学而言,则曰少学。”

  • 师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师学shī xué

    【释义】:

    学校。《荀子·正论》:“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汉书·礼乐志》:“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又指从师学习。

  • 太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太学tài xué

    【释义】:

    亦作“大(tài)学”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从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均设,以传授儒家经典。《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又《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为大务,立大(tài)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 西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西学xī xué

    【释义】:

    周代小学。《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疏:“《王制》云:‘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是也。”《大戴礼记·保传》:“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

  • 庠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庠学xiáng xué

    【释义】:

    古代地方学校。《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唐·贾公彦疏:“谓乡中有贤者皆集在庠学。”

  • 学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宫xué gōng

    【释义】:

    学校。《汉书·何武传》:“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三国志·魏·杜畿传》:“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旧时也称孔庙为学宫。宋·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 学官-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官xué guān

    【释义】:

    学校。《汉书·刘歆传》:“《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

  • 学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馆xué guǎn

    【释义】:

    亦作“学舘”。学舍,学校。唐·郑谷《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闲来思学舘,犹梦雪窗明。”

  • 学庐-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庐xué lú

    【释义】:

    学校。《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夙孤,不尽家训,及就学庐,便受大典。”又指学校房舍。

  • 学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舍xué shè

    【释义】:

    本指学校房舍,亦指学校。《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既觐,置于学舍,弟子为伍。”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禀给皆久废。”禀(lǐn),通“廪”,供给粮食。

  • 学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省xué shěng

    【释义】:

    古代国学,即太学,为朝廷所设立。唐·张籍《寄陆浑赵明府》诗:“与君学省同官处,常日相随说道情。”《旧唐书·归崇敬传》:“《礼记·王制》,天子学曰辟雍……故前代文士,亦呼云璧池,亦曰璧沼,亦谓之学省。”

  • 学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堂xué táng

    【释义】:

    即学校。《汉书·文翁传》颜师古注:“文翁学堂于今犹在益州城内。”唐·韩愈《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为蜀郡守,提倡教化,建学宫以教育下县子弟,称文翁学堂。学堂之名自此始,直到清末民初。

  • 学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庭xué tíng

    【释义】:

    泛指学校。《晋书·虞溥传》:“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

  • 学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斅xué xiào

    【释义】:

    学校。南朝·齐武帝《兴学诏》:“《春秋国语》云:‘生民之有学斅,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由兹。”北魏·刘芳《立学表》:“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斅为先。”

  • 学苑-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苑xué yuàn

    【释义】:

    犹学校。宋·苏轼《刘丑厮诗》:“笔砚耕学苑,戈矛战天骄。”

  • 学院-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院xué yuàn

    【释义】:

    犹学校。唐·王建《赠田将军》诗:“初从学院别先生,便领偏师得战名。”

  • 右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右学yòu xué

    【释义】:

    西周的大学,传说起于殷代。《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为大学,在王城西郊;左学为小学,在城内王宫之东。”一说右学、左学皆为大学,同在城郊太学中,实为一学,但有楹东、楹西之分。

  • 左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左学zuǒ xué

    【释义】:

    相传殷代的小学,西周为国学之一种。《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左学,小学也。”唐·李华《含元殿赋》:“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后用以泛称学校。元·柳贯《赠别宋季任赴甘肃提举二十韵》:“粤初联吏治,近亦将文儒,左学将兴蜀,西庠昉自虞。”

  • 不学无术-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成〉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常作谓语、定语。

    这人不学无术,什么也不懂|他这人虽然不学无术,可这点道理还是应该懂的|一个工厂,要是把头头们的不学无术的家属、亲友都弄来,是早晚要关门的|原来,这位叶如眉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

  • 科学-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科学kēxué

    〈形〉合乎科学的。形容机械、方法、态度、研究、分析、解释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老师自制的日月蚀教具还挺科学|你的方法很不科学|这种说法不科学|要搞发明创造先得有科学的头脑|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解释|科学的办法|科学的理论|文章科学地论证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科学地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结构设计得不科学|指南车做得很科学

  • 不学无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不学无术bùxuéwúshù

    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博学多才、学有专长、多才多艺(有的人自诩~,其实不学无术。)

  • 才疏学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才疏学浅cáishūxuéqiǎn

    见识不广,学问不深——博学多才(他~,却自谦说才疏学浅。)

  • 社会科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

    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它是人们对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自然科学

  • 西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西学xīxué

    清末称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放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放学fàngxué

    学校里一天或半天的课业完结,学生回家——上学(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往来的车辆。)

  • 复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复学fùxué

    休学后再上学——休学、停学(战争期间,我被迫~,战后才复学。)

  • 科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科学kéxué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迷信(在“四化”建设中,我们既要破除~,敢想敢干,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与~是根本对立的)

  • 实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实学shíxué

    塌实而有根底的学问——虚名(徒有~,并无实学。)

  • 停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停学tíngxué

    学生因故停止上学——复学(他停学了半年又~了)

  • 形而上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形而上学xíngérshàngxué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辩证法(形而上学和唯物~是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休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休学xiūxué

    学生因身体不好等原因,不能继续学习,经学校同意,暂停学习,保留学籍——复学(他得了肝炎只好休学,待恢复健康后才可以~。)

  • 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学xué

    学习——教(~学相长)、教(~唱歌)。

  • 学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学名xuémíng

    ①入学时使用的正式名字——乳名、小名(他虽上了两年学,也有个学名,可是大家都爱叫他的~。)②科学上的专门名称——俗名(盲肠炎是~,阑尾炎才是学名。)

  • 学生-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学生xuésheng

    在学校读书的人或向老师、前辈学习的人——老师、师长(学生要尊敬~)、先生(学生虚心向~请教)

  • 学徒-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学徒xuétú

    在工厂、商店等处跟师傅学习的人——师傅(学徒超过~是件好事)

  • 中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中学zhōngxué

    清末称我国传统的学术——西学

  • 自然科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自然科学zìránkēxué

    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社会科学

  • 饱学-古语词今用词典

    饱学bǎoxué

    也作“学饱”。

    学识渊博。刘勰认为,写文章,要善于引用典故及史实,借用典故以喻难懂之义,引用古语以证今之说理。要做到这样,则需知识面广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只有两者兼备,才会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但才气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正如姜和肉桂,它们同生在地里,味道却截然不同,姜辛辣而肉桂辛甜,这是它们的本性所决定的。写文章也是如此,虽然写文章离不开学识,但文章能否写好,要看作者自身的才力。才力是天生的,学识则可靠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有的人学识渊博,知识面广,但写作才力差,而另一些人虽有才气,但知识面窄,学识浅薄,若需引经据典,时会感到吃力,而才力弱的人,倘要遣词、用语、抒情,也会感到困难。)这样,才气和学识就出现了矛盾。要想写文章得心应手,得先靠才气,再辅之以学识,二者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文心雕龙·事类》)

    今沿用本义。

    丁瑞根《悲情诗人——朱湘·追忆夏天》:“他时常晚间独自一人,到中文教师聚居的古月堂,找高等科国文教师王启湘先生请教,与这位曾给文学社社友讲过《诗经》、《楚辞》的饱学之士时常发生的争论,给了朱湘许多有益的启示。”《中国青年报》:“这位被李德伦、严良堃等著名指挥家称为’饱学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积累了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著有中国第一部关于乐队训练的专著《乐队训练学》。”

  • 学饱-古语词今用词典

    学饱xuébāo

    见“饱学”条。

  • 学子-古语词今用词典

    学子xuézī

    学生。古代有一女子思念在校学习的情人。按古代礼节,父母在,子女穿戴多以纯青色为主,在校学生也如此,故诗以青称代所思恋的人:你的衣领青青,悠悠思恋的是我的心;你的佩带青青,让我悠悠害相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青色衣领,学生所穿。)(《诗经·郑风·子衿》注疏)。

    今沿用本义。

    《四川广播电视报》:“学子耕耘,牵动母亲的心,十年寒窗,可谓学识非浅。然唯有身体强壮,方能一鸣惊人。”《文汇报》:“马寅初在新中国的学术争鸣中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勇气。为后来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光明日报》:“与二、三学子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或集诸子茶点小饮于导师之家,剖析疑难而外,并指示学生修养之法,解答学生个人问题。”

  • 游学-古语词今用词典

    游学yóuxué

    游侠和儒生。战国末期,韩非主张法治,指责君主背离法制原则,尊重儒、侠,崇尚“贤”、“智”,造成法令所认为不对的,君主却加以运用,官吏应当受惩处的,君主却加以供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韩非指出,国家太平时养着儒生和游侠,国家有危难时用兵士。国家给予关照的人,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国家所要用的人,却得不到国家的关照。“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因此,服役的农民和兵士松懈、荒废其工作,游侠、儒生则日益增多,这就是国家混乱的原因。)所以韩非把“学者”(主要指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经营工商业的人)看成国家的蛀虫,主张加以清除,(《韩非子·五蠹》)后引申指:到外地求学。

    今沿用引申义。

    鲁迅《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随笔》:“当年海夫师在游学英伦时,受王亚南校长之召,从剑桥大学回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成都晚报》:“考生在依据自身情况,审慎选报志愿的基础上,要勇于摒弃落后的盆地意识,学习古人‘飘泊西南,叩关陕洛’的游学精神,到巴山蜀水外面的精彩世界见见世面,长长学识。”

  • 同学 同冒-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同学 同冒

    同学tóngxué 同冒tóngchuāng

    名词。指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同学”用得普遍,是个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及各种场合的通用词,没有特殊意味或色彩;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例如:“我的同学黎君,是你从前在国内的同学,他常常谈及你”(《沫若文集》,第五卷);“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中,我在中间”(鲁迅:《朝花夕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老师傅给同学们做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同窗”含有“同坐在一个室内学习,较为接近”的意味;常用于同班学习过的人;是个陈旧词,只有时用于书面语,具有书面语色彩;不能加“们”表示复数。例如:“他是我伯父幼年的同窗,以正经出名的拔贡,寓京很久,交游也广阔的”(鲁迅:《伤逝》);“叔父得与久别的同窗聚晤,极为高兴”。

  • 末学-实用委婉语词典

    末学

    意为自己的学识很浅。“末”,即低、落后。

  • 晚学-实用委婉语词典

    晚学

    用于小于先辈、师长的学生谦称自己。

  • 才微学浅-实用委婉语词典

    才微学浅

    谦称自己才华微薄,学识甚浅。或作“力薄才疏”、“才学浅薄”、“才疏学浅”。

  • 菲才寡学-实用委婉语词典

    菲才寡学

    谦称自己才干菲薄,学问陋浅。或作“陋学疏才”。

  • 学业巨成-实用委婉语词典

    学业巨成

    用于祝贺完成学业层次较高的学子。

  • 学惭窥豺,业愧囊萤-实用委婉语词典

    学惭窥豺,业愧囊萤

    意为自己的学识实在浅陋,事业上也是懒散得很哪。“窥豺”,含有管中窥豹的意思;“囊萤”,含有疏疏散散的意思。

  • 质性椎钝,学不笃专-实用委婉语词典

    质性椎钝,学不笃专

    意为自己性格鲁钝,在学问上没有钻研笃实的精神。

  • 生而颖慧,力学自强-实用委婉语词典

    生而颖慧,力学自强

    意为从小就显示出很聪慧的样子,而且凭倚自己,努力学习,勤奋,好强。

  • 广其学而坚其守-实用委婉语词典

    广其学而坚其守

    意为一个人既有广博的知识,又能坚定自己的操守。语出宋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

  • 学人心性-实用委婉语词典

    学人心性

    意为是做学者的心思和性情笃实雅致。

  • 垃圾学专家-实用委婉语词典

    垃圾学专家

    国外婉指城市垃圾集运工。

  • 要学芭蕉一条心,莫学米筛千只眼-实用委婉语词典

    要学芭蕉一条心,莫学米筛千只眼

    喻指务求专一能有所成就,反之心思太多,一无所获。俗语。

  • 邯郸学步-实用委婉语词典

    邯郸学步

    婉指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缺少自己的主见和创意。

  •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实用委婉语词典

    挫折是智慧的学校

    婉指人可以从错误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欧美谚语。

  • 临终学专家-实用委婉语词典

    临终学专家

    国外对丧葬承办人、殡葬人员、殡葬工的尊称。也称“死亡学专家”。

  • 年老始学,为时未晚-实用委婉语词典

    年老始学,为时未晚

    意为人到老年重新学习,仍然不算晚。

  • 后学-敬谦语小词典

    后学hòuxué

    谦称。原指后进的学者,学者用来称自己。唐·元结《朝阳岩铭》碑后题:“零邑后学田山王书石。”清·宋翔凤《〈尔雅义疏〉序》:“咸丰六年八月,后学长洲宋翔凤谨记。”

  • 末学-敬谦语小词典

    末学mòxué

    见〖末进〗mòjìn。

  • 晚学-敬谦语小词典

    晚学wǎnxué

    谦称。后辈学子用来对前辈学者称自己。宋·卫泾《与陆待制游札子》:“且时事如此,自揆晚学荒拙,亡毫发裨补,日夕惴惧,未知免戾之所。”《儒林外史》一五回:“马二先生道:‘不瞒老先生说:‘晚学今年在嘉兴选了一部文章,送了几十金,却为一个朋友的事垫用去了。’”

    也作〖晚学生〗wǎnxuéshēng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道:‘晚学自知才力不及,岂敢怨老太师!’”《儒林外史》八回:“晚学此番却是奉家祖之命,在杭州舍亲处讨取一桩银子,现在舟中,今且赠与老先生以为路费。”

  • 晚学生-敬谦语小词典

    晚学生wǎnxuéshēng

    见〖晚学〗wǎnxué。

  • 学生-敬谦语小词典

    学生xuéshēng

    谦称。①明清时期主考官用来对门生称自己。《儒林外史》一回:“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相会一会么?’”②明清时代读书人或官员用来对人称自己。《金瓶梅》七四回:“吃了茶,宋御史道:‘学生有一事奉渎四泉。今有巡抚侯石泉老先生,新升太常卿,学生同两司作东,三十日敢借尊府置杯酒奉饯,初二日就起行上京去了,未审四泉允否?’”《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赵旭问道:‘大官人第宅何处?学生好来拜谢。’”◇今多指在学校读书的人。

  • 学长-敬谦语小词典

    学长xuézhǎng

    敬称。原指主持学习的人。用来称同学或前届同学。吴玉章《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在‘尊经书院’的时候,学长们还不断地给我进述前辈同学们的斗争故事。”

  • 党字头和学字头的相关字-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党字头和学字头的相关字

    以“党”字头(俗称扁“尚”头)和“学”字头组成的字不少,初学者比较容易混淆,主要是将“学”字头误写成“党”字头。总体而言,“尚”字不大容易写错,大家都知道上边的三画里中间是一竖。这样,就比较容易知道与“尚”字有关字的写法了,通过比较,从而就知道与“学”字相关字的写法了。凡是韵母是ang的相关字都是“党”字头,如:“(经)常、嫦(娥)、尝(试)、偿(还)、倘(佯)”(以上都读cháng),“(宽)敞、(大)氅”(以上都读chǎng),“(政)党、谠(言)”(以上都读dǎng),“(欣)赏(shǎng),(高)尚、绱(鞋)”(以上都读shàng),“(衣)裳(shang)”,“趟(水)、镗(镗声)”(以上都读tāng),“(课)堂、(海)棠、(门)樘、螳(螂)、(胸)膛”(以上都读táng),“倘(若)、(倜)傥、躺(倒)、(流)淌、耥(耙)”(以上都读tǎng),“(来一)趟(tàng),(手)掌(zhǎng)”。甚至还可以区别其他韵母是ang的相近字,如:“当、挡、光、咣、晃。”凡是韵母是ue的相关字都是“学”字头,只有很少的几个,我们平常用到的只有“觉”和“学”,记住“自觉学习”这个短语实际也就记住了它们的区别了。

  • 数字在文学作品中-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在文学作品中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明确指出,《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当然,有些体裁(如报告文学),有些题材(如经济建设、科学普及),也常常会涉及大量的数字,如使用阿拉伯数字很得体,也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

  • 学历和学力-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学历和学力

    意思的不同在“历”和“力”。“历”是指经历。“学历”是指学习的经历,不过不是要叙述经历,而是指能说明问题的经历,如“高中毕业”,所以有人就跟“学力”混起来了。“力”是“力量”,是实际水平,同“经历”实际上不完全等同。“学力”指学问实际达到的程度。如“高中毕业同等学力”,是指没有在高中学习并且取得毕业的经历而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毕业的程度。所以不要写成“同等学历”。

  • 教 学-反义词应用词典

    教 学

    教 jiāo 学 xué

    【教】动词。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

    〔例句〕

    1.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教音乐却看不懂五线谱,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学】动词。学习。

    〔例句〕

    1.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2.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3.达·芬奇小时候学画也是从画鸡蛋、画苹果开始的。

    〔应用例句〕

    十年浩劫期间,学校教育遭到极大的破坏,教师不能教,学生无心学,原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变成了打砸抢的策源地,真是一片乌烟瘴气。

  • 科学 迷信-反义词应用词典

    科学 迷信

    科学 kēxué 迷信 míxìn

    【科学】名词。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例句〕

    1.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3.科学容不下一星半点不负责任的假设。

    4.人民永远怀念着科学的英雄的殉道者。

    【迷信】名词。信仰鬼神、命运等的行为,引申为盲目信仰崇拜的行为。有动词用法:信仰鬼神、命运等,引申为盲目信仰或崇拜。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常作带宾、带补谓语。

    〔例句〕

    1.你不应该迷信命运,要勇敢地鼓起人生的风帆。

    2.宗教迷信是麻醉人们精神的鸦片。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提倡科学。

    〔应用例句〕

    我对任何人都不迷信,我只信奉科学。

  • 观文殿学士-古文观止词典

    观文殿学士guān wén diàn xué shì

    【词性】:名词

    宋制,宰相免职后授“观文殿大学士”(1)。《泷冈阡表》: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儿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兼兵部尚书。

  • 拘学-古文观止词典

    拘学jū xué

    【词性】:名词

    犹拘儒,指迂腐拘谨的儒生(1)。《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如今迂腐拘谨的儒生,死守着区区仁义,长期地孤立于世上。

  • 孟学士-古文观止词典

    孟学士mèng xué shì

    【词性】:名词

    具体所指不详(1)。《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文章如同龙腾凤舞,这是文词大师孟学士的杰作。

  • 末学-古文观止词典

    末学mò xué

    肤浅的学问,学说,无本之学(2)。《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不过圣人的言论精深奥妙,肤浅的学说又支离破碎。《尊经阁记》: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就感慨地痛惜这种肤浅的学问支离破碎。

  • 太学-古文观止词典

    太学tài xué

    【词性】:名词

    指国子学,因韩愈是国子博士。国子学相当于古时的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1)。《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

  • 庭学-古文观止词典

    庭学tíng xué

    【词性】:名词

    人名。陈庭学。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与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同时(4)。《送天台陈庭学序》: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天台陈君庭学,能做诗。《送天台陈庭学序》:庭学无不历览。——庭学没有一处不去游览。《送天台陈庭学序》: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想要像庭学那样的游览,还能做到吗?

  • 同学-古文观止词典

    同学tóng xué

    【词性】:名词

    宋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的题名(1)。《同学一首别子固》:作《同学》一首别子固。——写了一首《同学》诗送别子固。

  • 文学-古文观止词典

    文学wén xué

    【词性】:名词

    一、文章博学,孔门四科之一(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秦朝时,轻视文学,爱好武勇。

    二、指文学作品等(1)。《柳子厚墓志铭》: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他的作品词章,必定不能自己刻苦努力以至于必然传到后代像今天这样,这是毫无疑义的。

  • 小学-古文观止词典

    小学xiǎo xué

    【词性】:名词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为文章,善小学。——会写文章,擅长小学。

  • 进学解-古文观止词典

    进学解

    【说明】:

    “进学解”,意为对增进学、行问题的辨析。本文假设师生问答,宣泄了作者“才高数黜”,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揭露了统治者在任用人才方面的不公不明,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批判意义。文章采用设难问答体,结构灵活,层层阐述,步步深入。以平和幽默的笔调表现内心不平,以旁敲侧击方式批评当政者。韵散间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读来如高山流水,淙淙作响。语言精粹新颖,准确生动,颇能反映韩愈在修辞造语方面的创造能力。

    【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根、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学-古文观止词典

    学xué

    【词性】:名词

    一、学问,学业(3)。《与韩荆州书》:学究天人。——学问透彻地研究了天道和人事。《争臣论》:学广而闻多。——学问渊博,见识也广。《尊经阁记》: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六经这门学问,它不被世人理解。

    二、学校,学馆(2)。《袁州州学记》:制诏州县立学。——下诏书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袁州州学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虞、夏、商、周四代兴建学校的事情,考察一下各种经书就可以知道。

  • 学-古文观止词典

    学xué

    【词性】:动词

    学习(34)。《子产论尹何为邑》:使夫往而学焉。——让他去学习。《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刚刚学习做讲究对偶声律的诗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一般人学习道理,就容易使用。

  • 学宫-古文观止词典

    学宫xué gōng

    【词性】:名词

    学校(1)。《袁州州学记》:知学宫阙状。——知道学校荒废败坏的情况。

  • 学士-古文观止词典

    学士xué shì

    【词性】:名词

    读书人。这里指儒生(2)。《游侠列传序》: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这两种人都受到指责,而儒生却大多受到世人的称赞。《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他们都是儒生们所说的有道德的人。

  • 学术-古文观止词典

    学术xué shù

    【词性】:名词

    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道术。这里指儒家学说(1)。《袁州州学记》:皆孳孳学术。——〔他们〕都孜孜不倦地提倡儒家学说。

  • 学问-古文观止词典

    学问xué wèn

    【词性】:名词

    泛指知识(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学问日新。——学问天天更新。

  • 学者-古文观止词典

    学者xué zhě

    【词性】:名词

    一、求学的人,读书人(8)。《孔子世家赞》:学者宗之。——求学的人都尊崇他。《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尊经阁记》: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中去探索六经的实质。

    二、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学者们多称道五帝,已是很久远了。

  • 直学士-古文观止词典

    直学士zhí xué shì

    【词性】:名词

    官名(1)。《泷冈阡表》:修为龙图阁直学士。——修做了龙图阁直学士。

  • 袁州州学记-古文观止词典

    袁州州学记

    【作者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他是北宋著名学者。因南城在吁江边,故世称吁江先生。曾任太学助教、直讲等职。著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说明】:

    本文记述了祖无泽任袁州知州后修建州学的过程,并通过秦汉衰亡的历史说明教育的重要作用。可见教育历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有关国运的。文章立论警切,胆识过人,但文字比较古奥典重。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吁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孽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 同学一首别子固-古文观止词典

    同学一首别子固

    【说明】:

    本文是王安石年轻时所作。文中反映了王安石和曾巩、孙侔志同道合、互勉互励的真挚友谊,表现出作者高远的怀抱。题目虽是赠别曾巩一人的,却以孙侔陪衬映发。错落参差,余味无穷。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 送天台陈庭学序-古文观止词典

    送天台陈庭学序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元末时曾召他任翰林编修,没有接受。明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事牵连贬四川茂州,死于途中。专长散文,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为文委曲具体,简洁清秀。

    【说明】:

    本文是一篇赠序。文章先描绘蜀地山川的高险奇峻,难于游玩,然后写陈庭学历览蜀山蜀水后“其诗益工”,转而感叹自己不能壮游川蜀,文末却峰回路转,期望陈庭学能养性修身,志于儒道。写景历历如绘,议论委婉多变,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八十岁学吹鼓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八十岁学吹鼓手

    【释义】:

    吹鼓手:旧式婚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意谓过了学习某种行业技艺的年龄,未免太迟。《负曝闲谈》十七:读书就是自立的根基,这里头什么都有。他娘道:“真正笑话!这不成了‘八十岁学吹鼓手’了么!”

  • 暴学三年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暴学三年赢

    【释义】:

    言初学赌博,开始总是赢的。《照世杯》四:众人道:“暴学三年赢,他后来有得输哩。”

  • 婢学夫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婢学夫人

    【释义】:

    婢:女仆,丫鬟。常比喻刻意模仿,总难神似。多用于自谦。□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羊欣书如大家婢学夫人。《儿女英雄传》三六:他这日见俩奶奶都戴着两只翠雁儿,也把那只戴在头上,婢学夫人,十分得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一:不过偶而学着写,正是婢学夫人,那里及到大哥什一!

    ⊙奴婢学夫人

    《补红楼梦》二〇:秋水也笑道:“奶奶教我画,我画出来的画儿,可真是奴婢学夫人了。”

  • 吃一番苦,学一回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一番苦,学一回乖

    【释义】:

    乖:伶俐;机警。吃一次苦头,就吸取一次教训,变得聪明一点。《观音菩萨传奇》五:今天为救一个鸣蝉,就跌得这般模样,岂不是自讨苦吃么?俗话说得好,叫做吃一番苦,学一回乖。今天,你既然吃了这么一个大苦,往后去总该牢记,不要再任性地胡闹了。

  • 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

    【释义】:

    谓一生当学无止境。劝学语。《姑妄言》一二:古人说的话一点不错,他说:“世上人吃到老,穿到老,学到老,千真万真。”

  •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释义】:

    谓心性要淡泊,行为要谨慎。勤学方能赢得人敬重,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劝人寡欲慎行,勤学忠厚。《喻世明言》三八:你道事有凑巧,物有偶然,正所谓: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金瓶梅词话》一三:两个隔墙酬和,窃玉偷香,又不由大门里行走,街坊邻居怎得晓的暗地里事?有诗为证: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入话: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 村里先生放学——一伙子都跑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村里先生放学——一伙子都跑了

    【释义】:

    歇后语。形容一下子一伙人全都跑掉了。《三遂平妖传》一五:媚儿道:“我身子困倦,且不梳洗。你们要去看时自去!”这班小厮们得了这句话,分明村里先生放学——一伙子都跑了。

  •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党太尉吃匾食--学人照样儿行事

    【释义】:

    歇后语。党太尉:宋初武将党进,粗鲁冒失,遗笑当朝,以至于“土俗谓人粗率兀突,有党太尉之呼。”□见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匾食:即扁食。北方人称饺子为扁食。党太尉粗手粗脚,即便不会吃饺子,也会学人照样吃。比喻学人照样行事。《金瓶梅词话》四一:妇人道:“我知道,他和我两个殴业。党太尉吃匾食,他也学人照样儿行事,欺负我。”

  • 翻嘴学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翻嘴学舌

    【释义】:

    来回捎话传话,播弄是非。《歧路灯》三九:不是避着他吃东西,他大了,怕翻嘴学舌的,我又落不是。

  • 家严儿学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严儿学好

    【释义】:

    家教严厉,孩子就会往好处学。《喻世明言》二一: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

  • 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释义】:

    管鲍:指管仲、鲍叔牙。孙庞:指孙膑、庞涓。四人均为古代东周时期人。相传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因家贫每次都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贪。孙膑、庞涓同师鬼谷先生,后来反目,庞涓使奸计剔去孙膑两膝盖骨,后孙膑用智射杀庞涓。意谓宁肯学管鲍分金,朋友间不论得多得少,不要像孙庞斗智,同学间斗得你死我活。指兄弟朋友之间要同心同德,友善相处。《西游记》八一: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

  • 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

    【释义】:

    举子:举人。明清时称乡试考中的人。读书花三年时间就可以考成举子,学诗花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能成为诗人。意谓诗具别才,不是死学硬记就能成的。《终须梦》三:兄差了。俗云三年读成举子,十年学不成诗翁。诗非锦心绣口、旷达不羁之才,不能道只字。诗正未可容易轻之也。

  • 鹦哥学念阿弥陀佛——好不入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鹦哥学念阿弥陀佛——好不入耳

    【释义】:

    歇后语。意谓声音或故事非常好听。《石点头》三:将日记故事所载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姜家一条布被,田氏一树荆花,长言短句流水般说出来,恰像鹦哥学念阿弥陀佛——好不入耳。

  • 书生不离学房,新郎不离洞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书生不离学房,新郎不离洞房

    【释义】:

    书生不能离开书房,新郎不愿离开洞房。指世态人情常理。《儿女英雄传》三一:何玉凤又是个阔落大方,不为世态所拘的,见公子不曾守得那书生不离学房的常规,倒苦苦拘定这“新郎不离洞房”的俗论,他心下便觉得在这个妹子跟前有些过意不去。

  • 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

    【释义】:

    意谓跟师傅做徒弟,要先供师傅使唤,然后才能学到手艺。《孙庞演义》二:鬼谷唤孙膑,庞涓吩咐道:“古云: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二人每日一个攻书,一个打柴。如孙膑攻书,庞涓打柴;庞涓攻书,孙膑打柴。”

  • 未学爬,先学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未学爬,先学走

    【释义】:

    比喻行事与常规不合。多指急于求成。《何典》三:只见那活死人已经未学爬,先学走,一路抚墙摸壁的行来。

  • 闲时学得忙时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闲时学得忙时用

    【释义】:

    平时学会的东西,紧急时就能用上。《西湖二集》二五:子不识时务,天下正要多事,不多几时,北方便有兵起,不可不预先练习以救日后之急。俗语道:闲时学得忙时用。

  • 心好强如吃斋,命好强如学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好强如吃斋,命好强如学乖

    【释义】:

    意谓人心好胜过吃斋念佛,命运好胜过学乖学巧。《飞跎全传》一〇:悬天上帝道:“人来投人,鸟来投林。心好强如吃斋,命好强如学乖。既来之,则安之。”

  • 秀才学幕,蓝衫染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秀才学幕,蓝衫染皂

    【释义】:

    秀才学作幕僚,就像蓝衫染成黑色一样,极其容易。《带印奇冤郭公传》四九:嗣见官场积习,非乞怜奔竟,虽抱奇才异能,绝无飞来的差缺,遂弃举子业,攻中韩术。谚云:秀才学幕,蓝衫染皂。不二年,果然声名大震。

  • 学吃亏,多忍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吃亏,多忍辱

    【释义】:

    劝人要学会遇事吃亏、忍耐。《禅真逸史》二四:正是识时务者乎为俊杰。还须小心赔礼,省了一场大祸。古人道得好:学吃亏,多忍辱。

  • 学到老不会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到老不会到老

    【释义】:

    学到老也仍有不会的东西。意谓学无止境。《金瓶梅词话》七〇: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识得一腿。

  • 学无老少,达者为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无老少,达者为先

    【释义】:

    在学问上不分年老年少,谁通达谁就居前。也指不论年高年少,谁先考中举谁为尊。《平山冷燕》一九:真是“学无老少,达者为先”。二人到了三场,场中做的文字,犹如万选青钱,无人不赏。及放榜之期,燕白颔高高中第一名解元,平如衡中了第六名亚魁。《铁花仙史》一:果然学无老少,达者为先。王悦高高的中了第八名进士。《三分梦全传》七:两人就下起来,真是学无老少,达者为先,老崔那里够他意思,杀得来满盘都是死棋。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石点头》七:即此同学弟兄,一个官到主文,一个尚未科举应试。真正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镜花缘》二三: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屈,并且心悦诚服,俗语说的: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他的学问既高,一切尚要求教,如何不是晚生?岂在年纪?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释义】:

    货:售。学得文才武略,以求得到帝王的青睐重用。《喻世明言》二〇: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封神演义》二四:此时用武之秋,上心学艺,若能得功出仕,便是天子之臣,岂是打柴了事。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你拜我一场。《说岳全传》一二:岳大爷道:“王爷听禀,举子十载寒窗,所为何事?自古说:学成文武艺,原是要货与帝王家的。”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五美缘全传》七九:自古说得好,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俺就有此意,出力皇家。前番劫了法场,杀死无数官兵,有罪在身。难得贤弟征西,愚兄愿去,立功以赎前罪。

  • 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

    【释义】:

    人要学好,一千日也不够;人要学坏,一天也还多余。指人学好难,学坏易。《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九八: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动了淫杀之心,每每在江面上变成渡江小舸,故意沉溺害人性命,贪食血肉。

  • 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

    【释义】:

    对学生不严格训教是老师懒惰渎职,学习没有成绩是学生自己的过错。《西游记》八八:古人云:训教不严师之惰,学问无成子之罪。汝等既有诚心,可去焚香来拜了天地,我先传你些神力,然后可授武艺。

  •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释义】:

    要想受人尊重就得勤奋学习,害怕别人知道就不要做坏事。《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高氏一时害了小二性命,疑决不下,早晚心中只恐事发,终日忧闷过日。正是: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喻世明言》三八:任圭混在人丛中,坐下纳闷。你道事有凑巧,物有偶然,正所谓: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 幼而学,壮而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幼而学,壮而行

    【释义】:

    指少年时努力学习,壮年时出外施展抱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八:孩儿不省,自幼儿幽闲无事,精通六韬三略;长大时曾遇天仙,传授我一千兵传。正是幼而学,壮而行。今番却是该我施展的日子。

  • 学生腔-汉语惯用语辞典

    学生腔xué sheng qiāng

    指词汇贫乏、呆板无生气的言语、文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

  • 学油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学油子xué yóu zi

    指学识一般,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人。老舍《牛天赐传》“他的鼻子卷着,轻视一切,正像个学油子。”

  • 边缘学科-汉语惯用语辞典

    边缘学科biān yuán xué kē

    指由不同领域互相交叉渗透而构成的学科。《人民日报》2001.3.20“国家有关部门将逐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资助强度,鼓励源头创新。”

  • 跛脚学生-汉语惯用语辞典

    跛脚学生bǒ jiǎo xué sheng

    指不同学科成绩悬殊的学生。《解放日报》2001.9.4“可以看出,这位‘跛脚’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比较强。”

  • 道学先生-汉语惯用语辞典

    道学先生dào xué xiān sheng

    原指理学家。多比喻古板迂腐的人。《二刻拍案惊奇》“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邹韬奋《贞操》“假使我们女同胞能束身自好,向真正的解放路上走,不问道学先生的脑筋如何顽固,也要使他敬佩。”

  • 地摊文学-汉语惯用语辞典

    地摊文学dì tān wén xué

    指庸俗的读物。《人民日报》1998.92:“在文化追求和精神食粮的选择上……那些地摊文学、武侠和性爱方面的图书,粗俗的‘调侃’、令人恶心的影视情节,却使一些人‘情有独钟’。”

  • 关系学-汉语惯用语辞典

    关系学guān xì xué

    为营谋私利,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或手段,建立某种联系的诀窍。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他这次出去总算长了一条见识现在当一个厂长重要的不是懂不懂金属学、材料力学,而是看他是不是精通‘关系学’。”

  • 贵族学校-汉语惯用语辞典

    贵族学校guì zú xué xiào

    指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好、收费高的民办学校。《华南新闻》2001.226“我们没有走贵族学校的路子,而是面向平民大众,收费较低,普通家庭都能承受,确实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

  • 假道学-汉语惯用语辞典

    假道学jiǎ dào xué

    指伪君子。明李贽《答焦漪园》,“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瞿秋白《美国的真正悲剧》:“他真是一只假道学的野兽,煤炭大王的走狗,他手里掌握着亿万工人的性命。”

  • 交学费-汉语惯用语辞典

    交学费jiāo xué fèi

    比喻为事情成功付出的代价。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这十四年,算交学费。”

  • 野鸡大学-汉语惯用语辞典

    野鸡大学yě jī dà xué

    指以赚钱为目的而不具备办学资质的所谓大学。《环球时报》2001.12.14“美国是个市场型社会,有世界一流的名校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而所谓的‘野鸡大学’则比名校要多得多,五花八门,有网络的,有远程的,还有社区培训性质的。”

  • 禅学-佛源语词词典

    禅学

    佛教禅宗的教理。《祖堂集·卷十八·仰山和尚》:“沩山云:‘汝争辨得诸方师僧?知有师承,知无师承?知是义学,知是禅学?’”《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八:“禅学人道,无有不那么时,说个恁么已是不恁么也。”现代汉语承用。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若六朝之时,禅学输入,名贤辩难……善得言外之旨,然此亦属于语言,而语录之文,盖出于此。”

  • 入山学道-佛源语词词典

    入山学道

    原特指释迦牟尼出家后入山修行的六年苦行生活。佛教传说释家尼十九岁时想要出家修行,离家出走,是谓入山学道。《五灯会元·卷一·释家牟尼佛》:“(释迦牟尼)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维,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无量寿经》卷上:“弃国财位,入山学道……端坐树下,勤苦六年。”释迦牟尼经过六年的勤苦生活,先与外道在一起,后来发现外道都是邪法,于是离开他们,到鹿野苑中自修自悟,并为人说法,于三十岁时彻悟,修成正果,成为佛祖。后把一般人到山野寺庙中出家为僧尼也叫做入山学道。

  • 无学-佛源语词词典

    无学

    佛教指小乘教修行四果中的第四果。第一果须陀洹果(Srtāpannaphala),又译预流果,谓初入圣道之意。第二果斯陀含果(Sotāpannaphala),又译一来果,指断除欲界九品中之前六品,尚余三品未尽。第三果为阿那含果(Angāmi),又译不来果、不还果,指断除一切欲望不再还来。第四果阿罗汉果(Arahat),即无学果,即学道圆满,不须再行修学,故曰无学。得此正果可以脱离三界,永入涅槃。《法华玄赞》卷一:“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普通语中“无学”,为没有学问或学识之意,源于上古汉语。《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现代汉语承上古汉语用法。鲁迅《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佛源语词词典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参加学习的人像牛毛一样多,最后学成的人像麒麟角一样稀少。强调坚持学习并取得成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儿闻:学如牛毛,成如麟角,陈之典诰,不可一读即成。”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例:今天来参加学习的人这么多,是个可喜的事情,但是常言道“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希望大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

  • 学者劳形,如猿捉影-佛源语词词典

    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学法的人一心努力地去追求法,其结果就像猴子去捉水中的月影一样劳而无功。佛家认为,学习佛法的人,要想达到最高境界,要靠自身的不断修行领悟,心里不能把它作为明确的目标去追求,或者向师父、高僧们去请教,请他们传授给你。《祖堂集·卷十五·盘山和尚》:“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异学-佛源语词词典

    异学

    佛教用来指“异教”,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又指异教徒。《〈百喻经〉序》:“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法苑珠林》卷十九:“大迦叶所选得千人……知皆能论议,降伏异学。”

  • 学-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学學xué

    ①学习。《论语·为政》:“~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劝学》:“~不可以已。”②模仿。《世说新语·巧艺》:“荀(勖)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钟)会善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杜甫《北征》:“~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③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则三代共之。”特指太学。《吕氏春秋·孟春》:“是月也,命乐正入~习舞。”④学问。《论语·述而》:“德之不修,~之不讲……是吾忧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甚博。”⑤学说,学派。《庄子·天下》:“百家之~,时或称而道之。”《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儒、墨也。”

    【学宫】学校。《汉书·何武传》:“行部必先即~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明史·海瑞传》:“御史诣~。”

    【学使】明清时地方专管考试的官。《促织》:“又嘱~俾入邑庠。”

    【学士】①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泛指读书人。《周礼·春官·乐师》:“帅~而歌《彻》。”《庄子·盗跖》:“使天下~不反其本,妄作孝弟。”②学者,学有所成的人。《颜氏家训·文章》:“但成~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③官名。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行。”

    【学问】①学习和询问(知识等)。《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好驰马试剑。”刘开《问说》:“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之道,学即继以问也。”②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之大也。”

    【学习】①小鸟学习飞行。《吕氏春秋·季夏》:“蟋蟀居宇,鹰乃~。”②从阅读、听讲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法令辟禁。”

    【学者】①学习某种知识或学问的人,求学的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未能或之先也。”韩愈《师说》:“古之~必有师。”②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后汉书·张衡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之~咸怪其无征。”

  • 三角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角学sān jiǎo xué

    【释义】:

    也叫三角。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换、解三角形等。在几何学、天文学、物理学、测量学以及航海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上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学shàng xué

    【释义】:

    ①到学校或私塾学习。老舍《茶馆》:“小花,你乖乖地去上学,我会回来看你!”②入学念书。丁玲《团聚》:“他简直不想读书了,明年若果你三弟事体好些,我还是让他出去上学。”

  • 才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才学cái xué

    【释义】:

    才能和学问。杨沫《青春之歌》:“啊!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

  • 才疏学浅-现代汉语大词典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释义】:

    见识不广,学问浅薄。多用作谦词。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自问才疏学浅,异常惭愧。”

  • 下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学xià xué

    【释义】:

    放学。李文元《婚事》:“她每夜从民校下学回来,总照常如是要再读一阵,写一阵。”

  • 专门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门学校zhuān mén xué xiào

    【释义】:

    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巴金《家》:“他们进的是外国语专门学校。我早就告诉过妈了。”

  • 专科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科学校zhuān kē xué xiào

    【释义】:

    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学校。按不同学科、专业设校,如农林专科学校、医学专科学校、政法专科学校等。

  • 不学无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释义】:

    缺乏学问、本领。曹禺《日出》:“最可恶是行里的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胡涂,瞎了眼,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货来做我的襄理。”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shì jiè dà xué shēng yùn dòng huì

    【释义】:

    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仅限大学生参加。第一届于1953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规定的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体操、击剑、网球、篮球和排球等九项,此外东道国有权再增加一项。

  •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shì jiè zhōng xué shēng yùn dòng huì

    【释义】:

    由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仅限十七岁以下的在校中学生参加。第一届于1974年在原联邦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有体操、田径、游泳共三项。

  • 业余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业余学校yè yú xué xiào

    【释义】:

    学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学校。一般招收在职的干部和工农群众入学,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 东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学dōng xué

    【释义】:

    指中国传统文化。鲁迅《随感录四十二》:“中国‘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此后凡与土人有交涉的‘西哲’,倘能人手一编,便助成了我们的‘东学西渐’,很使土人高兴。”

  • 中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学zhōng xué

    【释义】:

    ①从清末到“五四”前后对我国传统学术的称呼,区别于“西学”。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②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我国现行的中学学制分初中、高中两级。一般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 中学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学生zhōng xué shēng

    【释义】:

    在中学读书的学生。

  • 中等专业学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等专业学校zhōng děng zhuān yè xué xiào

    【释义】:

    简称“中专”。我国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一般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有三年四年不等。主要包括各类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以及医药、财贸、体育、艺术等学校。

  • 临床医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临床医学lín chuáng yī xué

    【释义】:

    用中西医理论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是现代医学的核心。可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和耳鼻喉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 升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升学shēng xué

    【释义】:

    指由低一级学校进入高一级学校。《人民教育》1980年第8期:“从当前来看,重点学校多招一些学生,对要求升学的青年,对国家很快得到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生,都是有利的。”

  • 义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学yì xué

    【释义】:

    也称义塾。中国旧时的一种免费私塾。经费主要来源于祠堂、庙宇地租,或由私人捐款资助。

  • 为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为学wéi xué

    【释义】:

    做学问;治学。许地山《东野先生》:“他从不苟且,为学做事都很认真。”

  • 乡土文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乡土文学xiāng tǔ wén xué

    【释义】:

    以反映某一地区生活为主要内容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

  • 乡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乡学xiāng xué

    【释义】:

    古代指地方学校。与“国学”相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