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十五国风及二雅三颂
“十五国风”及“二雅三颂”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分类,具体含义如下:
一、十五国风
国风是《诗经》中收录的各地民间歌谣,共160篇,按诸侯国或地区分为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
-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封地(今河南西部)的民歌。
-
召南:召公奭封地(今陕西、河南一带)的民歌。
-
邶风:邶国(今河南汤阴)的诗歌,多忧愤之作。
-
鄘风:鄘国(今河南新乡)的诗歌,部分与卫风题材相似。
-
卫风:卫国(今河南淇县)的民歌,以爱情诗著称,如《氓》。
-
王风:东周王畿(今洛阳)的诗歌,多乱世哀音。
-
郑风:郑国(今河南新郑)的民歌,以细腻的情诗闻名。
-
齐风:齐国(今山东)的诗歌,风格豪放。
-
魏风:魏国(今山西芮城)的民歌,多讽刺现实。
-
唐风:晋国早期(今山西)的诗歌,风格忧思深沉。
-
秦风:秦国(今陕西)的民歌,慷慨尚武,如《无衣》。
-
陈风:陈国(今河南淮阳)的诗歌,多巫风民俗。
-
桧风:桧国(今河南新密)的诗歌,现存较少。
-
曹风:曹国(今山东定陶)的诗歌,存诗仅4篇。
-
豳风:豳地(今陕西旬邑)的民歌,如《七月》写农事。
特点:题材广泛,反映民间生活、爱情、劳动、战争等,语言质朴,艺术价值极高。
二、二雅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分两类:
-
大雅(31篇):
-
多为贵族朝会宴享之作,内容以歌颂周王室祖先功绩(如《生民》《公刘》)和政治讽喻为主,风格庄重宏阔。
-
-
小雅(74篇):
-
部分为贵族作品,也有民间歌谣,题材更丰富,如宴饮(《鹿鸣》)、战争(《采薇》)、怨刺(《节南山》)等,语言较活泼。
-
区别:大雅多史诗性长篇,小雅更贴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三、三颂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分三部分:
-
周颂(31篇):
-
西周初年祭祀周王室的乐歌,如《清庙》《丰年》,风格肃穆,句式简短。
-
-
鲁颂(4篇):
-
春秋时鲁国贵族歌颂鲁僖公的作品(如《駉》),富夸饰色彩。
-
-
商颂(5篇):
-
宋国(商朝后裔)祭祀先祖的诗歌(如《玄鸟》),部分可能保留商代遗风。
-
特点:内容以颂德祈福为主,多用铺陈,具有宗教性和仪式性。
总结
-
十五国风:民间歌谣,反映各地风俗。
-
二雅:王畿雅乐,大雅重史诗,小雅多社会百态。
-
三颂:宗庙祭祀诗,强调礼仪与颂扬。
《诗经》的划分体现了周代“采诗观风”的制度,兼具文学、历史和礼乐文化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表示十分着急的成语
下一篇:试述周南与召南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