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放弃,不要了。 如: 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②. 施舍。 如: 舍粥。舍药。
①. 居住的房子。 如: 宿舍。旅舍。校舍。
②. 居住,休息。 如: 舍于山麓。
③.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 如: 舍弟。舍侄。舍亲。
④.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如: 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⑤. 姓。
①. 对别人称本身。 如: 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①. 跟随。 如: 愿从其后。
②. 依顺。 如: 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③. 采取,按照。 如: 从优。
④. 从事;参加。 如: 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⑤. 由,自。 如: 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⑥. 跟随的人。 如: 侍从。仆从。
⑦.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如: 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⑧. 次要的。 如: 主从。从犯。
⑨.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⑩. 姓。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拼音: shě jǐ cóng rén
注音: ㄕㄜˇ ㄐㄧˇ ㄘㄨㄥˊ ㄖㄣˊ
繁体: 捨己從人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舍己就人
出处:《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己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故事: 我国古代圣王之一的舜,他十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孟子认为舜比禹更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他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他做过农民、陶工、渔夫,十分虚心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
放弃己见,听从他人。亦作“舍己从人”、“舍己就人”。
1:之时,运用自如的劲力,左右逢源,舍己从人。
2: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你竟然舍己从人,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