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②.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 如: 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
③.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 如: 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④. 特指台阶的级。
⑤. 种,类。 如: 这等事。
⑥.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 如: 我等。尔等。
⑦.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 如: 北京、上海等地。
⑧. 候,待。 如: 等候。等待。
⑨. 待到。 如: 等我写完。
⑩. 同“戥”。
①.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 如: 游手好闲。没有闲工夫。
②.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 如: 闲置。闲房。机器别闲着。
③.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 如: 农闲。忙里偷闲。
④. 与正事无关的。 如: 闲谈。闲人免进。闲话。
⑤. 栅栏。
⑥. 防御。 如: 防闲。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拼音: děng xián zhī rén
注音: ㄉㄥˇ ㄒㄧㄢˊ ㄓ ㄖㄣˊ
繁体: 等閒之人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等闲之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用法:作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女人听了,重新把闯王浑身上下打量一眼,看相貌不是等闲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