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②. 表示多、久。 如: 十室九空。
③. 表示达到顶点。 如: 十足。十成。
①. 一年中的第四季。 如: 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②. 姓。
③. 象声词,敲鼓声。 如: 战鼓冬冬。
①.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②.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如: 腊肉。腊鱼。腊味。
③. 姓。
①. 干肉。 如: “噬腊肉,遇毒。”
②. 晾干。 如: “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皮肤皴皱。
①.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 如: 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②.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
③.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如: 月刊。月薪。
④.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如: 月饼。月琴。
⑤.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 月子。
拼音: shí dōng là yuè
注音: ㄕˊ ㄉㄨㄥ ㄌㄚˋ ㄩㄝˋ
繁体: 十冬臘月
感情 中性成语
反义词: 五黄六月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冬天。
例子:老舍《正红旗下》:“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黄瓜,摆在关公面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