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成语分解
不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寒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①. 冷,与“暑”相对。 如: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②. 害怕。 如: 寒心。
③.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 如: 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而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①.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③. 表(从……到……)。 如: 从上而下。
栗
读音(lì), 木部,共10画
①.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 如: 栗色。火中取栗。
②.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 如: 战栗。
③. 坚实。 如: “缜密以栗”。
④. 姓。
成语概况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注音: ㄅㄨˋ ㄏㄢˊ ㄦˊ ㄌㄧˋ
繁体: 不寒而慄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毛骨悚然 心惊肉跳 魂飞天外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心惊胆跳
反义词: 从容自若 无所畏惧 无动于衷 临危不惧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紧缩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成语意思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
例子: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正音:“而”,读作“ér”,不能读作“ěr”。
辨形:“栗”,不能写作“粟”、“票”。
辨析:“不寒而栗”和“毛骨悚然”;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义重;并可形容非常冷;“不寒而栗”不能形容冷;可表示内心的害怕。
歇后语: 1. 夏天发抖 —— 不寒而栗
2. 六月天全身发抖 —— 不寒而栗
谜语: 1. 热身战 (谜底:不寒而栗)
2. 六月打颤 (谜底:不寒而栗)
故事: 西汉汉武帝时酷吏义纵,在任定襄太守时,将狱中重刑犯120多人全部判死刑,罪犯家属买通狱卒探监,结果也都全被判死刑,一天就处死400多人,一时引起很大的震动,人们纷纷感到非常恐怖寒栗,担心有一天会被义纵杀掉。
成语解释
【释义】
即“不寒而栗”。见“不寒而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寒而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寒而栗”原作“不寒而栗”。据《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载,义纵是西汉武帝时的一个官吏,他执法严厉,杀人无数,被司马迁列为“酷吏”。义纵的姊姊是个医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宠幸,义纵也从此踏上仕途。因为义纵执法不讲情面,替朝廷铲除了不少地方势力,所以获得赏识,官运一帆风顺。义纵担任南阳太守时,都尉宁成掌握关税大权,所以为所欲为,没人敢得罪他。义纵知道宁成的恶行后,就决定从此人开始好好整治南阳。宁成也知道义纵的手段强硬,不想得罪他,于是在义纵上任之时,带领众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义纵知道宁成只是想要拉拢自己,就对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后,义纵著手收集宁成犯罪的证据,逮捕宁成,将他家的人全部杀掉,财产也充公,致使当地的两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义纵揭发,吓得搬离了南阳。后来义纵又升为定襄太守。该地治安不好,所以义纵一到定襄,先将牢中两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将曾前往探监的亲友也抓起来,说这些人企图为犯人开脱,全部处死,一天之内就处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即使天气并不冷,竟都害怕得发抖起来。后来“不寒而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内心恐惧极至。
【书证】
- 01.《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源)
- 02.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溯而僾,不寒而栗。”
成语造句
1 北风呼呼的吹着我的脸颊,让我
不寒而栗,皮肤上的鸡皮疙瘩也颗颗战栗。
2 一提起文化大*命,人们立即
不寒而栗。
3 这个冬季,是寒冷的,雪,一直飘,看着,让人
不寒而栗。人们都不愿出门,不愿被那寒冷的气息包围,就连小星星,也不愿待在天上了,让这深夜显得更苍茫、寂寞了。
3 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
不寒而栗。
5 站在峰顶,望着巍峨雄伟的大山,有种
不寒而栗的感觉,生怕一个不小心跌落山崖。
6 这尊锺魁像雕得入木三分,怒眼赤髯,看了令人
不寒而栗!
7 这个人臼头花钿,叫人看了
不寒而栗。
8 老婆死后,张老汉一想到今后的生活就
不寒而栗。
9 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
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10 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人人
不寒而栗。
11 在这荒野的夜晚,听到狼的嚎叫声,真令人
不寒而栗。
12 转个弯,眼前的景像让我
不寒而栗。
13 现在的青少年犯罪率可以让人
不寒而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缺陷确实不小。
14 我们在黑洞中,常常听到外面有龙章凤姿的声音,令人
不寒而栗。
15 法医实习生刚接触那些凶案现场的时候,都会
不寒而栗,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6 坏了,她又火了!只见她一使劲挺起腰来,脸沉得像黑锅底,那两道充满责怪的目光叫人
不寒而栗。
17 一会儿,乌云弟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使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好像快要塌下来。电婆婆也到了,挥起利剑在天空划出无数的光芒。雷公公也紧跟着凑热闹,不客气地敲起大鼓,轰隆隆!轰隆隆!让人
不寒而栗。
18 声音好听到让人不敢相信人间有这么好听有声音,让人觉得
不寒而栗。
19 望着窗外那散发着迷人的光的月亮,我忽地想起了今天下午我因动作做不好而被教官罚的场景,眼泪便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那样刺耳的骂声,那样凶狠的表情,使我再次
不寒而栗。思想之情便在我的嘤嘤哭泣中更加浓烈了。
20 大笑使人觉得张狂,浅笑使人觉得小气,狂笑极易乐极生悲,阴笑让人
不寒而栗。微笑貌似平平淡淡,其实却恰到好处。
21 有些灾祸如此骇人,简直令我们不敢想象,它们的出现使我们
不寒而栗。然而当它们一旦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坚强;我们会和厄运搏斗,而且比我们所以预期的做得更好。
22 今天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面所展示的画面让人看了
不寒而栗。
23 春秋晋文公时,李离以执法严禁称著,一旦有错,绝不敷衍了事、文过饰非。贪官污吏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就
不寒而栗。
24 电影院里正播放着恐怖电影,阴森恐怖的音响效果,让人听了
不寒而栗。
25 祈念和平的战争资料展览竟然达到这样的歌颂侵华战争历史的感召效果,真令人
不寒而栗。
26 想起上次开车差点翻沟里的事,我就后脊梁冒冷汗,有些
不寒而栗。
27 我们已经表明了对这本书的批判态度,显然不希望说中前者,但第二种可能性如果是事实的话,更令人
不寒而栗。
28 同他分开后,手机便一整天都一声不响了。分手的痛苦并不在于割舍不下或忘记不了,只是这空空的寂静令人
不寒而栗。
29 这种恶劣的信用环境,使得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持有者望而生畏甚至
不寒而栗,避之都唯恐不及。
30 战后环境问题虽然已经层出不穷,但社会多数对自身的困境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一状况让人
不寒而栗。
成语接龙
“栗”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栗栗自危
- 危言耸听
- 听天由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不”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翻译
- tremble with fear
- 恐(おそ)ろしくて艖(み) の毛(け)がよだつ,思わずぞっとする
- frissoner sans avoir froid(trembler de crainte,de peur,d'effroi)
- морóз продирáет по кóж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