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成语分解

读音(fén), 火部,共12画

①. 烧。 如: 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读音(gāo,gào), 肉部,共14画

㈠ 膏 [ gāo ]

①. 肥,肥肉。 如: 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②. 脂油。 如: 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③.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 如: 病入膏肓。

㈡ 膏 [ gào ]

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如: 膏油。

②.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 如: 膏笔。膏墨。

读音(jì), 纟部,共10画

①. 连续,接着。 如: 继续。继任。继承。继武(足迹前后相接,喻后人接续前人的事业)。继往开来。前仆后继。

读音(guǐ), 日部,共12画

①. 日影。

②. 〔日~〕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亦称“日规”。

③. 时间。 如: 日无暇晷。

成语概况

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注音: ㄈㄣˊ ㄍㄠ ㄐㄧˋ ㄍㄨㄟˇ

繁体: 焚膏繼晷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孜孜不倦   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反义词: 玩岁愒时   无所事事   饱食终日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联合式
  • 感情 褒义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成语意思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例子: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 三侬赘人广自序》)

正音:“晷”,读作“guǐ”,不能读作“jiù”。

辨形:“膏”,不能写作“燸”。

辨析:焚膏继晷”与“夜以继日”有别:“焚膏继晷”多用在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活动。“焚膏继晷”多用于书面;比较典雅;“夜以继日”比较通俗。

成语解释

【释义】

膏,油脂,指灯烛。晷,日影、日光。“焚膏继晷”指燃烧灯烛读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现。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后亦用“焚膏继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

【典源】

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1]之文,手不停[2][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4]。焚膏油以继晷,恒[6]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注解

[1]六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2]披:翻阅。

[3]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典籍。

[4]细大不捐:大小兼容并收,皆不抛弃。

[5]焚膏以继晷:膏油,灯油,此指灯烛。晷,日光。

[6]兀兀:音wù wù,劳苦不息的样子。

【典故】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为职志,文章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他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文中叙述大学老师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以后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讥笑他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大大小小的知识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连夜晚都点灯接著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抨击异教邪说,排斥佛、老思想,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

【书证】

  • 01.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三・讥不肖子》:“所谓焚膏继晷者,非为身计,正为门户计。且异日恩封,庶几及父母耳。”
  • 02.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
  • 03.明・沈鲸《双珠记》第二出:“小生姓王,名楫,字济川,涿鹿鄙夫。雕虫小技,焚膏继晷,费终岁之钻研。”
  • 04.《隋唐演义》第一回:“陈主与张丽华品题,各有赏赐;把极艳丽的,谱在乐中。每宴,选宫女数千人,分番歌咏,焚膏继晷,辄为长夜之饮。 ”
  • 05.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

【用法】

语义形容不眠不休地的工作或活动。

类别用在“勤奋苦干”、“勤奋向学”的表述上。

例句

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全体同仁不得不焚膏继晷地努力工作。

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期末考,他一改平日的懒散,焚膏继晷地用功。

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向学精神。

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他在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努力,每天奋力钻研,几至焚膏继晷的地步,所以不断地有研究成果问世。

成语造句

1:“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他如此形容自己的苦苦求索、精益求精的漫长学术岁月。

2:“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他如此形容自己苦苦求索、精益求精的漫长学术岁月。

3:我们是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万斛粟”而青灯黄卷,焚膏继晷

4: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5: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期末考,他一改平日的懒散,焚膏继晷地用功。

6:虽然是夜以继日,焚膏继晷,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7:天天苦练,夜以继日,只差没焚膏继晷了。

8: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向学精神。

9: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10:他的成功因素不在於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11:他成年累月焚膏继晷地勤奋学习,后来考取了博士。

12: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13:他在青少年时期焚膏继晷,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现在你焚膏继晷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

15:8年的含辛茹苦,百千人的焚膏继晷,甚至有一些人为此献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16:曹双感觉自己眼前一黑,自己当年可谓是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17:这段时间的李风,用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有时候沉溺魔法阵的布置,他甚至一天一夜都没有吃过东西。

18:自从千里奔袭荆楚都城回来,傅悦连日,废寝忘食,焚膏继晷,认真作文章,身形日渐销瘦,常常咳嗽不断,每当咳嗽难耐,吃口果子压压,再奋笔疾书。

19:但为了可亲可爱的婷妹,小胖可是起早摸黑,闻钟起舞,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20:什么叫做废寝忘食,什么叫做焚膏继晷,她是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

21:他在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努力,每天奋力钻研,几至焚膏继晷的地步,所以不断地有研究成果问世。

22: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23:岂不闻‘焚膏继晷’,‘悬梁、刺股’乎?没有韦编三绝,何来腰紫衣金!跟你说这些是对牛弹琴,你这笨牛就老老实实困觉吧。

24:父母对焚膏继晷学习的儿女的身体担心。

25: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26:深夜,他焚膏继晷地凝听灌音机,播放的声音固然不会是波兰语可也不像苏格兰话。

27:她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毕生躬耕二千万字,成就了名山事业,被*弯奉尊为“国宝”。

成语接龙

没有“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焚”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玩火自焚
  • 文弛武玩
  • 偃武修文
  • 风行草偃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甘拜下风
  • 食不求甘
  • 丰衣足食
  • 羽毛未丰

翻译

  1. burn a candle to prolong the day(burn the midnight oi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