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①. 细长而尖的毛。 如: 毫毛。毫发(fà)。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②. 指毛笔。 如: 挥毫。毫素。
③.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 如: 头毫。二毫。
④.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⑤.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⑥.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 如: 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⑦.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 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姑且,暂且。 如: 苟安。苟延残喘。苟且。
②. 马虎,随便。 如: 苟得。苟合。不敢苟同。
③. 如果,假使。 如: 苟非其人。“苟富贵,无相忘”。
④. 姓。
拼音: yī háo bù gǒu
注音: ㄧ ㄏㄠˊ ㄅㄨˋ ㄍㄡˇ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一丝不苟 小心谨慎
反义词: 马马虎虎 粗枝大叶
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同“一丝不苟”。
例子: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犹“一丝不苟”。见“一丝不苟”条。
此处所列为“一丝不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丝不苟”的“苟”有轻率、随便的意思。所以“一丝不苟”是在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有许多和“不苟”组合而成的词语,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谈”、“方正不苟”、“临财不苟”等等,都在指对事不轻忽、不随便。推究“不苟”一词,早就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是指对人民的十二种教化方法之一。古圣先王认为如果可以让人民在祭祀时能够养成恭敬的态度,对往者尊崇敬谨,则在面对在生的亲人时,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会轻率随便。为了强调语义,可在不苟前加上“一丝”,也就是“一点点都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苟”这句成语,当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