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如: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②.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如: 恐龙。
③.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如: 龙颜。龙体。龙袍。
④. 姓。
①. 屈曲,环绕,盘伏。 如: 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①.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如: 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②. 勇猛、威武。 如: 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③. 古同“唬”,威吓。
④. 古同“琥”,琥珀。
①. 蹲,坐。 如: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踞坐。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
②. 占据。 如: 踞守。盘踞(亦作“盘据”)。雄踞一方。
拼音: lóng pán hǔ jù
注音: ㄌㄨㄥˊ ㄆㄢˊ ㄏㄨˇ ㄐㄩˋ
繁体: 龍蟠虎踞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山河襟带 表里山河 被山带河 龙盘虎踞
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地势险要。
例子: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龙蟠虎踞”之“蟠”,典源作“盘”。蟠,盘伏、盘曲。“龙蟠虎踞”形容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著。#语本《西京杂记》卷六。后用“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鲁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为赋曰:“丽木[2],生彼高崖,……巧匠不识,王子见知,乃命班尔,载斧伐斯。[3]若天崩,[4]如地裂,华叶分披,条枝摧折。既剥既[5],见其[6],或如龙盘虎踞,复似[7]集凤翔。青緺紫绶,环璧珪璋;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薄雾浓雰,麚宗骥旅,鸡族雉群,蠋绣鸯锦,莲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
[1]典故或见于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
[2]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3]隐:通「殷”,状声词。指打雷的声音。
[4]豁:状声词。指发出像地裂一般的声音。
[5]刊:削去、砍除。
[6]文章:斑斓美丽的花纹。
[7]鸾:音luán,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似凤凰。
晋・张勃《吴录》(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二・叙京都下》引)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龙蟠虎踞”典源作“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形容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著。汉朝时的鲁恭王得到一块文木,中山王刘胜替这块文木写了一篇〈文木赋〉,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又根据晋朝张勃《吴录》的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曾经派遣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诸葛亮到了南京后,看到那里的地势,东边有座像巨龙盘曲的钟山,西边是像猛虎蹲坐的石头城,地势雄伟险要。他称赞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后世常用“龙蟠虎踞”这句成语来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语义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类别用在“地势险要”的表述上。
①此处地形龙蟠虎踞,是块风水宝地。
②许多朝代所以定都南京,以其龙蟠虎踞,形势险要。
③此地龙蟠虎踞,浑然天成,但过度开发后,已面目全非。
1:许多朝代所以定都南京,以其龙蟠虎踞,形势险要。
2:二百零四、那警察闯进了龙蟠虎踞,竟然未被匪首发觉,否则断无生还之理。
3:此地龙蟠虎踞,浑然天成,但过度开发后,已面目全非。
4:那警察闯进了龙蟠虎踞,竟然未被匪首发觉,否则断无生还之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