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吃。 如: 食肉。食欲。
②. 吃的东西。 如: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③. 俸禄。 如: “君子谋道不谋食”。
④.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如: 日食。月食。
①. 拿东西给人吃。 如: 食母(乳母)。
①. 用于人名。 如: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 如: 兼旬(两个十天)。兼程。兼并。
②.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 如: 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顾。兼职。兼任。兼课。
①.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如: 味觉。味道(亦指兴趣)。滋味。
②.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如: 气味。香味儿。
③. 情趣。 如: 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
④. 体会,研究。 如: 体味。耐人寻味。
⑤.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 如: 五味药。
拼音: shí bù jiān wèi
注音: ㄕˊ ㄅㄨˋ ㄐㄧㄢ ㄨㄟ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
反义词: 大吃大喝 食案方丈 食必方丈
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例子:《梁书·江革传》:“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饮食时不用两种菜肴。形容生活俭朴。《韩诗外传・卷八》:“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百官补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祠,此大侵之礼也。”《梁书・卷三十六・江革传》:“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亦作“食不二味”。
1:吴生活俭朴,布衫布履,食不兼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