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未接


见“青黄不接”。

成语分解

读音(qīng), 靑部,共8画

①. 深绿色或浅蓝色。 如: 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②. 绿色的东西。 如: 踏青。青黄不接。

③. 靛蓝色。 如: 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④. 黑色。 如: 青布。青线。青衫。青衣。

⑤. 喻年轻。 如: 青年。青春。青工。

⑥. 竹简。 如: 青简。青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青青”)。

读音(huáng), 部,共11画

①.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如: 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②. 特指中国黄河。 如: 黄灾。治黄。黄泛区。

③.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如: 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④.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如: 事情黄了。

⑤. 姓。

读音(wèi), 木部,共5画

①. 不,不曾,没有。 如: 未必。未曾(céng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②.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③. 用于记时。 如: 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④.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 如: “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读音(jiē), 手部,共11画

①. 连成一体。 如: 接合。接骨。接壤。衔接。

②. 继续,连续。 如: 接力。接替。接班。接二连三。再接再厉。

③. 靠近,挨上。 如: 接近。邻接。接吻。

④. 承受,收取。 如: 接受。接收。接纳。接管。

⑤. 迎。 如: 接风。接生。接待。

⑥. 姓。

成语概况

拼音: qīng huáng wèi jiē

注音: ㄑㄧㄥ ㄏㄨㄤˊ ㄨㄟˋ ㄐㄧㄝ

繁体: 青黃未接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青黄不接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主谓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新旧连接不上。

成语解释

【释义】

犹“青黄不接”。见“青黄不接”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青黄不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为相,推行名为“青苗法”,俗称“青苗钱”的财政新政。政府在每年农家经济拮据时,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正月贷而夏还,五月贷而秋还,还本时纳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贷剥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欧阳修上书反对新法,认为此法是向人民放债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陈施行青苗钱不当的地方,他认为:“夏季的粮食钱在春天发放,刚好是新谷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的时候,虽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缺少粮食,但也有粮食不够的,这还可以说是惠政。可是在麦子成熟、户户不缺钱粮的五月发放,就算不得『救济困乏』,简直就是向人民放债取利!”后来“青黄不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新谷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亦用来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为继。

【书证】

  • 01.宋・王柏〈社仓利害书〉:“农人以终岁服勤之劳,于逋负拟偿之时,则谷贱而倍费。及其不惮经营之艰苦,籴于青黄未接之时,则谷贵而有倍费,是谷贵谷贱,俱为民病也。”

成语造句

成语接龙

“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接踵而来
  • 来日方长
  • 长驱直入
  • 入不敷出
  • 出神入化
  • 化为乌有
  • 有朝一日
  • 日月如梭
  • 梭天摸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青”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万古长青
  • 盈千累万
  • 恶贯满盈
  • 不念旧恶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翻译

  1. gap between old and new generations in successio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