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劳永逸


犹一劳永逸。谓以一时的辛劳,换取长久的安逸。

成语分解

读音(zàn), 日部,共12画

①. 不久,短时间。 如: 暂时。暂且。暂缓。暂停。暂行办法。

②. 猝然。

③. 始,初。 如: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读音(láo), 力部,共7画

①.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如: 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②. 辛苦,辛勤。 如: 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③. 劳动者的简称。 如: 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

④. 用力。 如: 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

⑤.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 如: 慰劳。劳军(慰劳军队)。

⑥. 姓。

读音(yǒng), 水部,共5画

①. 水流长。 如: “江之永矣”。

②. 久远。 如: 永远。永生。隽永。永昼(长昼)。永年(a.整年;b.长寿)。永诀。永志不忘。永垂不朽。

③.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读音(yì), 辵部,共11画

①. 跑,逃跑,逃~。奔~。

②. 散失。 如: 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③. 安闲,安乐。 如: 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④. 超过一般。 如: 超逸。逸兴(xìng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逸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⑤. 隐遁。 如: 逸士(隐居之士)。逸民(a.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b.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⑥. 放任,不受拘束。 如: 逸荡。飘逸。骄奢淫逸。

成语概况

拼音: zàn láo yǒng yì

注音: ㄗㄢˋ ㄌㄠˊ ㄩㄥˇ ㄧˋ

繁体: 暫勞永逸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一劳永逸

反义词: 劳而无功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紧缩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暂劳永逸,无为而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劳永逸。

例子:乞依古制,调丁夫修叠石翣,可得数十年不挠,所谓暂劳永逸矣。《宋史·河渠志四》

成语解释

【释义】

犹“一劳永逸”。见“一劳永逸”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劳永逸”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哀帝建平年间,匈奴首领单于上书,表示愿意向汉朝进见、进贡。当时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们就说,以前在宣帝、元帝时,单于进见,国家就发生了变故。皇上陷于两难,与公卿们研商后,决定不允许匈奴进见。这时,扬雄上书谏言,内容是说:单于上书请求进见,而国家却不允许,与匈奴之间的仇怨就会从此开始。因而列举了秦朝以来对于匈奴问题的处理,总是花费了许多心力、财力和物力,才得以解决。并不是前朝乐于花费大量的资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为如果不经过一次的劳苦,就无法得到安逸;不花费短暂的财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宁。而匈奴一直是中国历来最大的问题,前朝一向很重视,所以现在也不应该轻视。既然匈奴愿意进见,就不应当拒绝,才能在祸乱发生之前,给予适当的处理,以遏阻边境战乱的发生。后来“一劳永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

【书证】

  • 01.汉・张衡〈西京赋〉:“高祖创业,继体承基。暂劳永逸,无为而治。”
  • 02.南朝梁・萧统〈请停吴兴等三郡丁役疏〉:“伏闻当发王弁等上东三郡民丁,开漕沟渠,导泄震泽,使吴兴一境,无复水灾,诚矜恤之至仁,经略之远旨。暂劳永逸,必获后利。”

成语造句

成语接龙

“逸”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逸闻轶事
  • 事半功倍
  • 倍道兼行
  • 行色匆匆
  • 匆匆忙忙
  • 忙里偷闲
  • 闲云野鹤
  • 鹤立鸡群
  • 群策群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 是古非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没有“暂“字结尾成语接龙(逆接)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