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真面目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成语分解

读音(lú), 广部,共7画

①. 房舍。 如: 茅庐。庐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

②. 姓。

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①.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如: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②. 形状像山的。 如: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③. 形容大声。 如: 山响。山呼万岁。

④. 姓。

读音(zhēn), 目部,共10画

①.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 如: 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②. 确实,的确。 如: 真好。真正。真切。

③. 清楚,显明。 如: 看得真。咬字很真。

④. 本性,本原。 如: 纯真。天真。

⑤. 人的肖像。 如: 传(chuán )真。写真。

⑥. 汉字的楷书。 如: 真字。真书。真草隶篆。

⑦. 姓。

读音(miàn), 面部,共9画

①. 头的前部,脸。 如: 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②. 用脸对着,向着。 如: 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③. 事物的外表。 如: 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④. 方位,部分。 如: 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⑤.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 如: 一面鼓。

⑥. 会见,直接接头的。 如: 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⑦.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 如: 平面。曲(qū)面。

⑧. 粮食磨成的粉。 如: 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

⑨. 粉末。 如: 药面儿。

⑩.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 如: 面条。

⑪.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 如: 这种瓜很面。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①. 眼睛。 如: 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②. 看,视。 如: 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③.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如: 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④.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如: 条目。纲举目张。

⑤. 名称。 如: 数目。巧立名目。

⑥. 标题。 如: 目录。

⑦.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 如: 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⑧. 孔眼。 如: 网目。

⑨. 指为首的人。 如: 头目。

成语概况

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繁体: 廬山真面目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真相大白   庐山真面

反义词: 改头换面

  • 结构 偏正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成语意思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例子: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正音:“庐”,读作“lú”,不能读作“hù”。

辨形:“庐”,不能写作“沪”。

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成语解释

【释义】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

【典源】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

横看成[1]侧成[2],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3]真面目,只[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岭:相连的山。

[2]峰:高而尖的山头。

[3]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临水,西临陆地,万壑千岩,烟云弥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渊等名胜,西北有牯岭,为避暑胜地。相传周武王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此山,后登仙而去,徒留空庐而得名;一说以庐江得名。

[4]缘:因为。

【典故】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人在山中,难以窥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诗,即是描写庐山的奇景。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群峰的千变万化,横看是连绵不绝的山岭,侧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随著观看山岭位置高、低、远、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随之而异。后两句则描述在庐山中,根本无法看清整个庐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无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当局者迷”的意涵。后来“庐山真面目”就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书证】

  • 01.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源)
  • 02.《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 03.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五・白素秋》:“女嫣然不语,即起揽镜自照,笑曰:『今日庐山真面目为君识破矣!』”

【用法】

语义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

类别用在“真相原貌”的表述上。

例句

如今我才看清他阴险奸诈的庐山真面目

这座雕像几经破坏,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

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

尽管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久闻阿里山的日出云海,今日一见庐山真面目,果然名不虚传。

成语造句

1:民谣歌者李春波的小芳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现身某访谈节目。

2:在“安大线”和“安纳线”双双遇阻的情况下,2004年3月,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又出炉了一个新的方案,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泰纳线”的庐山真面目

3:此外,米粒大的象牙微雕、浓缩于钢笔杆上的唐诗宋词微刻等,都得借助于高倍放大镜才能见得“庐山真面目”……

4:那是我第一次见其庐山真面目,只见她全副武装,口罩围裙水鞋披挂上阵,站在几麻袋馒头前忙活着,一个馒头掰成四小块。

5:这部热议了数个年头,延宕已久的行政法规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6: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天下人的后脑勺模样一般,而要显“庐山真面目”还需转个180度,渐渐地这位记者胆子壮了起来,虎跃龙腾般转到钱先生正面拍摄。

8:砰砰砰砰,血液在蛮纹之中奔突,七十六条蛮纹终于显露出来他那庐山真面目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10:不过,从微博上的蛛丝马迹,刘教授的“庐山真面目”还是被一一翻出。

11:嘻嘻,哥,原来你等不及想看她的庐山真面目了啊,那快去把人家叫进来吧。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最后押队者,居然是一位血红雾团,朦胧滚浪翻腾,飘浮不定,十分诡谲邪异,不见其庐山真面目

1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尔。

15:而他这个只有眼睛,看不见山,是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相对于洞察万物的天眼来说,天目只能看见表象,看不见事物的本质。

16:随后,记者在农林大学第十餐厅见到了这桶汤药的“庐山真面目”,原来这个汤药是由菊花、板蓝根、紫苏梗、荆芥这四种药材冲泡而成。

17:哥,大哥,别打了,小弟有眼不识庐山真面目,实在该死!

18:两战两胜不丢球,但始终有人坚持认为荷兰还没露出庐山真面目

19:资产评估要再现"庐山真面目"。

20:政府不想把纳税人的钱打水漂,给那些"僵尸"企业,它们早就资不抵债只是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而已。

21:我们住在她那却不知庐山真面目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3:做了很久的朋友,今天才算认清了这个伪君子的庐山真面目

24:如果他真是一个可怜虫的话,难道我们会要求他把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和盘托出吗?

25:等到擦拭干净后,方才见识到那物件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是个玺印,材质倒不错就是有些残缺不全。

26:尽避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27:尽管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28:亚丁海勒酒吧的村民们曾经听说过新驻扎的阿富汗军队,但是直到两个月前还从未见过部队的庐山真面目

29:如今我才看清他阴险奸诈的庐山真面目

30:中国有句谚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这部片子仅仅五星期就拍完,大部分场景设在一座办公大楼内,全片叙述一名谐星受雇冒充一位庐山真面目从未被员工看过的公司老板。

32:4米高——近日,这尊全市最大的***塑像在大学城露出庐山真面目,将于下月初完工。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刚才我还以为这蛇最多三米长,等这大家伙把自己的身段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由惊得我倒吸一口凉气。

34:资产评估要再现"庐山真面目"佟咚目前,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推进,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进程的加快,资产评估已成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

35:这座雕像几经破坏,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

36:近处的花园里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模模糊糊的,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37:不经过探索了解,是很难弄清这一带庐山真面目的。

38:百度网络交易平台"有啊"终于向网民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39:交易平台首批万名卖家入驻正式开始,这一酝酿长达一年之久的购物平台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40:于是,我从纷杂零碎的历史片角中,搜罗着只言片语,想揭开徽州民谣这一庐山真面目,想寻找这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带韵节奏。

41:如果你有足够的聪明或学会这些恋爱的方法或技巧,还是可以识破他们的不良企图或看穿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42:回到山下,我们回头看庐山,它已被笼罩在云雾里了,妈妈又教我一首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43:甚至有传闻称,为了试图阻止自己的出生证明文件被公诸于众,奥巴马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封口费",甚至就连夏威夷州长也无法见识奥巴马出生证明文件的庐山真面目

44:但如果有一个严格预算约束,任何前往会场观看了其喜欢的球队的庐山真面目,看着他们在电视和欢呼他们到底是兴奋,而坐在迎来就软。

45:天空云缠雾绕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阴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缕缕红霞朦朦胧胧的。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头看也是雾,低头看下面也是雾感觉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6:清晨,我推开窗户,呀!雾真大啊!晨雾把大地严严实实地笼罩着,没有一丝缝隙。近处的花园里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模模糊糊的,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47:我一直把他当朋友,经过这次风波,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

48:炎热的夏天,有位音乐家,总是躲在石头缝里,草丛里唱着优美动听的歌,那就是蟋蟀,我真想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49:这个产品看起来并不显得光彩夺目,但功能却是相当的齐全,真是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

50:要不是朋友介绍真看不出来这位赫赫有名的千万富翁,低调的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51:我们只能等待三星正式发布才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

52: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

53:我看你很蠢;你看我很蠢;自己看自己很聪明;上帝看人类全愚蠢。此行看彼行简单;彼行看此行容易;同行看同行迷惑。所以,弹棉花的改弹吉他;砌墙的改堆码文字;做机械的改搞文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

54:一个怀有机心、不择手段,想要坐上国家大位的人,不论他掩饰得多麽好,只要他一坐上了那个位子,他的庐山真面目难免就会暴露无遗。

成语接龙

“目”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目瞪口呆
  • 呆若木鸡
  • 鸡犬不宁
  • 宁死不屈
  • 屈指可数
  • 数一数二
  • 二三其意
  • 意味深长
  • 长驱直入
  • 入不敷出
  • 出神入化
  • 化为乌有
  • 有朝一日
  • 日月如梭
  • 梭天摸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庐”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初出茅庐
  • 悔不当初
  • 九死不悔
  • 十有八九
  • 一五一十
  • 始终如一
  • 下车伊始
  • 不在话下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翻译

  1. one's true character
  2. 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