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如: 楼上。上边。
②.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如: 上古。上卷。
③. 等级和质量高的。 如: 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④. 由低处到高处。 如: 上山。上车。上升。
⑤. 去,到。 如: 上街。
⑥. 向前进。 如: 冲上去。
⑦. 增加。 如: 上水。
⑧. 安装,连缀。 如: 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⑨. 涂。 如: 上药。
⑩.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 如: 上课。上班。
⑪. 拧紧发条。 如: 上弦。
⑫. 登载,记。 如: 上账。
⑬.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 如: 晚上。桌上。组织上。
⑭.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 如: 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⑮.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 如: 上年纪。
⑯.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①.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①.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 如: 驷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驷马高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喻话说出后无法再收回,说话要算数)。
②. 古星名(亦作“天驷”、“天龙”)。
③. 古同“四”。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能力。 如: 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②.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如: 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
③. 副词。①方,始。 如: 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拼音: shàng sì zhī cái
注音: ㄕㄤˋ ㄙˋ ㄓ ㄘㄞˊ
繁体: 上駟之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传》:今以君下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例子:高阳《慈禧全传》九十三:至于李兴锐的出处,却又与锡良有关。他是蒙古人,两榜出身,廉惠勤朴,在旗人中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