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亮,与“暗”相对。 如: 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②. 清楚。 如: 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③. 懂得,了解。 如: 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④. 公开,不隐蔽。 如: 明说。明讲。明处。
⑤. 能够看清事物。 如: 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⑥. 睿智。 如: 英明。贤明。明君。
⑦. 视觉,眼力。 如: 失明。
⑧.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 如: 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⑨. 次(专指日或年)。 如: 明日。明年。
⑩. 中国朝代名。 如: 明代。
⑪. 姓。
①.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如: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②. 中央,枢纽,主要的。 如: 心腹。中心。
③.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如: 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①. 看到。 如: 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②. 接触,遇到。 如: 怕见风。见习。
③. 看得出,显得出。 如: 见效。相形见绌。
④.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 如: 见上。见下。
⑤. 会晤。 如: 会见。接见。
⑥.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 如: 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⑦.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如: 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①. 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 古同“现”,现存。
①.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 如: 性质。性格。性命(生命)。性能。个性。属性。
②.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 如: 典型性。开放性。指令性。
③.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 如: 性别。男性。女性。
④. 有关生物生殖的。 如: 性交。性欲。性爱。性感。性解放。
⑤.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拼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注音: ㄇㄧㄥˊ ㄒㄧㄣ ㄐㄧㄢˋ ㄒㄧㄥˋ
繁体: 明心見性
感情 中性成语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林语堂《论买东西》:“宋儒喜欢讲明心见性,以庄以诚求之,要除去物欲之蔽。”
洞明心性的本源。《元史・卷二十六・仁宗本纪三》:“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西游记・第十一回》:“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1:缓一缓节奏,来沉思默虑、明心见性;停一停脚步,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2:虽然要明心见性并不简单,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见性妙法。
3: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4: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宗教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5:绕着护城河晃荡,走着走着,不见得就是明心见性,却醺醺然有入画的冲动。
6: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