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亲的上一辈。 如: 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②.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 如: 外祖父。外祖母。
③. 先代。 如: 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
④. 初,开始。 如: 鼻祖。
⑤.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 如: 祖师。
⑥.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 如: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饯。
⑦. 姓。
①.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如: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②.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如: 恐龙。
③.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如: 龙颜。龙体。龙袍。
④. 姓。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残暴。 如: 暴虐。虐待。虐政(暴政)。
拼音: zǔ lóng zhī nüè
注音: ㄗㄨˇ ㄌㄨㄥˊ ㄓ ㄋˋ
繁体: 祖龍之虐
感情 中性成语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