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吃。 如: 食肉。食欲。
②. 吃的东西。 如: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③. 俸禄。 如: “君子谋道不谋食”。
④.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如: 日食。月食。
①. 拿东西给人吃。 如: 食母(乳母)。
①. 用于人名。 如: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设法得到。 如: 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②. 恳请,乞助。 如: 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③. 需要。 如: 需求。供过于求。
①. 吃足了,与“饿”相对。 如: 饱餐。饱暖。
②. 足、充分。 如: 饱满。饱和。饱学(学识丰富)。饱含。饱览。饱受。一饱眼福。
拼音: shí bù qiú bǎo
注音: ㄕˊ ㄅㄨˋ ㄑㄧㄡˊ ㄅㄠˇ
繁体: 食不求飽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食无求饱 食不念饱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节制饮食,不吃太饱。形容自奉俭朴,不尚奢华。《汉书・卷七十七・盖宽饶传》:“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亦作“食不念饱”、“食无求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