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①.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 如: 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②. 像丝的东西。 如: 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③.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④.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 如: 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
⑤.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 如: 情丝。愁丝。
⑥. 指弦乐器。 如: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行。 如: 走路。走步。
②. 往来。 如: 走亲戚。
③. 移动。 如: 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
④. 往来运送。 如: 走信。走私。
⑤. 离去。 如: 走开。刚走。出走。
⑥. 经过。 如: 走账。走内线。走后门。
⑦.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 如: 走气(漏气)。
⑧. 失去原样。 如: 走形。走样。
⑨. 古代指奔跑。 如: 走马。不胫而走。
⑩. 仆人,“我”的谦辞。 如: 牛马走(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拼音: yī sī bù zǒu
注音: ㄧ ㄙ ㄅㄨˋ ㄗㄡˇ
繁体: 一絲不走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原板初印,福气一丝不走,其非翻刻赝本,盖可知也。
例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安老爷看了看,倒底确是“本客自制,货真价实,原板初印,~”的两个孩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