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貌辨色


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以求取悦于人。

成语分解

读音(jiàn), 金部,共13画

①. 镜子。

②. 照。 如: 光可鉴人。

③. 观察,审察。 如: 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

④.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 如: 借鉴。鉴戒。前车之鉴。

读音(mào), 豸部,共14画

①. 面容。 如: 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②. 外表的样子。 如: 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③. 外观。 如: 全貌。

④.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⑤. 描绘,画像。 如: “命工貌妃于别殿”。

读音(biàn), 辛部,共16画

①. 分别,分析,明察。 如: 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②.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读音(sè), 色部,共6画

①.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 如: 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

②.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 如: 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③. 情景,景象。 如: 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④. 种类。 如: 各色用品。

⑤. 品质,质量。 如: 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⑥. 妇女美貌。 如: 姿色。色艺。

⑦. 情欲。 如: 色情。好(hào)色。

成语概况

拼音: jiàn mào biàn sè

注音: ㄐㄧㄢˋ ㄇㄠˋ ㄅㄧㄢˋ ㄙㄜˋ

繁体: 鑑貌辨色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见貌辨色   鉴毛辨色   监貌辨色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联合式
  • 感情 贬义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成语意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守清禅师》:“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鉴貌辨色,已知女儿的心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成语解释

【释义①】

观察人的脸色而随机行事。《野叟曝言・第三十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亦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

【释义②】

观察人的脸色、表情。《五灯会元・卷八・清泉守清禅师》:“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僧云:『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野叟曝言・第三十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亦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

成语造句

1:一面打牌,一面鉴貌辨色,看人家是自信呢还是惊讶,是得意呢还是懊恼。

2:东皇太一鉴貌辨色,知他心有顾虑,说道:你也不必想得太多。

3:柳敬亭鉴貌辨色,趁热打铁道:不过爸爸你放心,我不是真的要退学,我卖书的事情已经在全市传开,其他中学知道我被逼退学会主动来找我的。

成语接龙

“色”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色厉内荏
  • 荏苒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大物博
  • 博古通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古非今
  • 今是昨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价而沽

“鉴”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前车之鉴
  • 勇往直前
  • 匹夫之勇
  • 旷世无匹
  • 神怡心旷
  • 聚精会神
  • 物以类聚
  • 庞然大物
  • 月貌花庞
  • 风花雪月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跋山涉水

翻译

  1. look at the face and distinguish its colors (to examine countenana)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