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①. 焦燥。 如: 急燥。着急。焦急。
②. 气恼,发怒。 如: 急眼。
③. 使着急。 如: 这件事真急人。
④. 匆促。 如: 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⑤. 迅速,又快又猛。 如: 急流。急进。急先锋。急风暴雨。
⑥. 迫切,要紧。 如: 急切。急诊。急事。
⑦. 严重。 如: 告急。
⑧.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 如: 急人之难。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事情。 如: 事务。任务。公务。特务。不识时务(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②. 从事,致力。 如: 务工。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务虚。当务之急。
③. 追求。 如: 好(hào )高务远。
④. 必须,一定。 如: 务必。务须。除恶务尽。
⑤.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 如: 曹家务(在中国河北省)。
⑥. 姓。
拼音: bù jí zhī wù
注音: ㄅㄨˋ ㄐㄧˊ ㄓ ㄨˋ
繁体: 不急之務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细枝末节
反义词: 当务之急 燃眉之急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表示无关紧要的事情。
例子:无名之役,不急之务,且宜罢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正音:“不”,读作“bù”,不能读作“bú”。
辨形:“急”,不能写作“及”。
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太子孙和自幼聪敏过人,爱好文学,善于骑射,深受孙权的喜爱。当时一些官僚热衷下围棋,常因谈论下棋而耽误公事,孙和对他们说:“下棋只是消遣娱乐而矣,人应该杜绝那些无益的欲望,舍去那些不急之务。”
形容不重要的事,不须急著去做。《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和传》:“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二年正月壬午,以关内旱,求直谏,停不急之务,宽系囚,祠名山大川,葬暴骸。
2:钦宗此时立太子,在别人看来实属不急之务,在他看来则是当务之急。
3:大臣们似乎不明白金兵初退,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何偏要忙这项不急之务。
4:现在工作这样紧张,那些不急之务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5:开动绿色工程,斥不天绿色产物,合适环保请求,还来是不急之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