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字拼音是(há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0画

〔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含”,五行属水。

〔浛〕字仓颉码是EOIR,五笔是IWYK,四角号码是38162,郑码是VOXJ,中文电码是3233

〔浛〕字的UNICODE是U+6D5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995,UTF-32:00006D5B,UTF-8:E6 B5 9B。

〔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063

〔浛〕字异体字是涵、淦、澏、𠥴、𣻦


动词

◎同“涵”。沉浸 immerse; steep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著日旁。——晋· 王嘉《拾遗记》浛,《方言》:“沉也”。——《集韵·覃韵》

名词

1.同“涵”。涵道,涵洞 。

culvert;

渠浛(渠道的涵洞)

2.水名。通称湟水,即今广东省的连江。

the Han River;

3.另见 hàn。


①古同“涵”(a.沉没;b.涵道;涵洞)。

②广大:“~天荡荡望沧沧。”


笔顺:点、点、提、撇、捺、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8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23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71頁,第1

《廣韻》、《集韻》𡘋胡紺切,音憾。《玉篇》:水和泥也。

又,《集韻》:姑南切,音弇 —— 與淦同。詳淦字註。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揚子《方言》:沈也。或作𠥴、𣻦、淊、淦、澏。《六書故》:𣹢別作浛、𣻦。王子年《拾遺記》:浛天蕩蕩望蒼蒼。

又,地名。《正字通》:浛洸,古英州屬縣;今連州江口之上有浛洸口,屬韶州英德縣。

注解

〔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浛〕字拼音是h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含,五行属

〔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án] ⑴ 古同“涵”(a.沉没;b.涵道;涵洞)。⑵ 广大:“~天荡荡望沧沧。”

字源字形

浛(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