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帨〕字拼音是(shuì),部首是巾部,总笔画是10画

〔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兑”或“巾、兌”。

〔帨〕字仓颉码是LBCRU,五笔是MHUQ,四角号码是48212,郑码是LIJR,中文电码是1599

〔帨〕字的UNICODE是U+5E2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104,UTF-32:00005E28,UTF-8:E5 B8 A8。

〔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001


名词

◎佩巾。同“帅” woman's shawl。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在家时挂在门右,外出时系在身左。后世遂称女子的生辰为帨辰。

动词

1.拭擦 。

sweep; wipe;

帨手(擦手)

2.蒙,覆盖。

cover;

帨以文锦,一灯三之。 —— 清· 张岱《陶庵梦忆》


①佩巾:“无感(撼)我~兮。”

②用巾擦手:“皇帝~手取觯。”

③蒙,覆盖。


笔顺:竖、横折钩、竖、点、撇、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87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331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273頁,第12

《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𡘋音稅。《玉篇》:帨,巾也。《儀禮・士昏禮》:毋施衿結帨。【註】帨,佩巾也。《禮・內則》:女子設帨于門右。【註】帨,事人之佩巾也。

又,《集韻》:此芮切,音毳。又,須銳切,音歲。又,《類篇》:欲雪切,音悅 —— 義𡘋同。

卷目:考證・寅集中 部首:巾部

愛日堂藏本: 第19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6頁,第23

《儀禮・士昏禮》毋施衿結帨。

謹照原文毋改母。

注解

〔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帨〕字拼音是s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兌

〔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uì] ⑴ 佩巾:“无感(撼)我~兮。”⑵ 用巾擦手:“皇帝~手取觯。”⑶ 蒙,覆盖。

字源字形

帨(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帨(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帨(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帨(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帨(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帨(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所律切頁碼252頁,第7字續丁孫

帥佩巾也。从巾、𠂤。

帨

帨帥或从兌。又音稅。

徐鍇繫傳作「从巾,𠂤聲。」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帥字象兩手執席形……周代金文加上形符的巾旁,才變成形聲字之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疎密反頁碼646頁,第6行,第2字述

帨佩巾也。從巾𠂤聲。

臣鍇曰:「𠂤即堆字。借爲將帥字。」

反切………頁碼646頁,第7行,第1字述

或從兌聲。

臣鍇曰:「《禮》:『帉帨。』及《詩》曰:『無感我帨兮。』皆此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所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427頁,第2字許惟賢第625頁,第2

帨佩巾也。从巾。𠂤聲。

聲字大徐奪。所律切。十五部。

帥或从兌聲。

今音稅。此二篆今人久不知爲一字矣。《召南・毛傳》曰:帨,佩巾也。鄉飮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公食大夫・禮》、《有司》徹皆言帨手。注。帨,拭也。帨手者於帨。帨,佩巾。據賈氏鄉飮,《公食》二疏。知經,注皆作帨。別無挩字。《內則》。盥卒授巾。注云:巾以帨手。卽用《禮經》帨手字也。㕞者,拭也。刷亦同㕞。《左傳》。藻率鞞鞛。服䖍曰:藻爲畫藻。率爲刷巾。禮有刷巾。許於《刀部》刷下亦云:禮有刷巾。是則刷巾卽《左傳》之率。率與帥古多通用。如《周禮・樂師》故書帥爲率。《聘禮》古文帥皆作率。《韓詩》。帥時農夫。《毛詩》作率。皆是。佩巾本字作帥。叚借作率也。鄭曰:今文帨。古文作說。是則帥率帨說㕞刷六字古同音通用。後世分文析字。帨訓巾。帥訓率導,訓將帥。而帥之本義廢矣。率導,將帥字在許書作䢦,作𧗵。而不作帥與率。六書惟同音叚借之用冣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帨,將帥之帨(=帥),本為𧗿、䢦。

「將帥」即「將帨」,其本字為𧗿、䢦,古或以率借之。本為名詞,後引申為動詞,猶將領軍官而引申為將兵之動詞。

佩巾也。或作帨。將帥=𧗿,或䢦之借。

帥或帨【歲】,佩巾也。將帥字當作𧗿、䢦。

白话解释

帅,佩巾。字形采用“巾、”会义。“帨”,有的“帥”字采用“兌”作边旁,写作“帨”。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兩手拿東西的樣子。金文在右邊多加一個「巾」旁,而持物的方向與甲骨文相反;戰國文字則筆畫省略,但意思都不變。篆文改作從巾、?聲;《說文》中另有一或體作從巾、兌聲。從「巾」,指材質;「?」、「兌」都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字形中一個從金文,另一個從戰國文字。楷書則是沿襲篆文的形狀。

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5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63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83頁
4說文校箋第318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304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096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87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890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161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95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313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57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778頁【補遺】第17158頁
14通訓定聲第235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67頁【崇文】第2665頁
16說文句讀第1025頁
17說文新證第620頁,第3字
18章授筆記第32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50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745頁,第7字

国语辞典

◎佩巾,即手帕。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汉•毛亨•传:“帨,佩巾也。”

两岸词典

1.〈书〉古代的佩巾、手帕。

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

2.〈书〉用巾擦手。

皇帝帨手取觯巾(《旧唐书‧礼乐志七》)。

翻译

handkerchief, kerchief, shawl Schnupftuch, Taschentuch (S) mouchoi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