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溹〕字拼音是(suò),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3画。
〔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索”。
〔溹〕字仓颉码是EJBF,五笔是IFPI,四角号码是34193,郑码是VEWZ。
〔溹〕字的UNICODE是U+6EB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345,UTF-32:00006EB9,UTF-8:E6 BA B9。
〔溹〕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589。
◎〔~水〕今中国河南省索河的古称。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28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641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589頁,第3字
《廣韻》:蘇各切;《集韻》:昔各切,𡘋音索 —— 水名,在滎陽。一曰出聞喜縣。
又,水名。《山海經》:敦與之山,溹水出于其陽。
又,《廣韻》:山責切,音策 —— 溹溹,雨下貌。與𣽤通。
〔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溹〕字拼音是s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索。
〔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uò] ⑴ 〔~水〕今中国河南省索河的古称。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