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字拼音是(zhǐ),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1画

〔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止”,五行属金。

〔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是脚。

〔趾〕字仓颉码是RMYLM,五笔是KHHG,四角号码是61110,郑码是JIII,中文电码是6400,区位码是5426

〔趾〕字的UNICODE是U+8DB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286,UTF-32:00008DBE,UTF-8:E8 B6 BE。

〔趾〕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274,属次常用字

〔趾〕字异体字是䟖、止、阯


名词

1.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2.同本义。

foot;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诗·豳风·七月》贲其趾。 —— 《易·贲卦》屦校灭趾。 —— 《易·噬嗑卦》麟之趾。 —— 《诗·周南·麟之趾》今君若步玉趾。 —— 《左传·昭公七年》足趾之所不蹈。 —— 左思《吴都赋》。 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

趾股(腿脚);趾踵(脚);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趾爪(脚爪)

3.脚指头。

toe;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明· 魏学洢《核舟记》

脚趾(脚前端的分支);鹅鸭之类趾间有蹼;趾绊(本屐上的趾袢儿);趾趾(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4.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颠趾。 —— 《易·鼎》

5.通“址”。基址。

foundation;

略基趾。 —— 《左传·宣公十一年》亭亭峻趾。 —— 左思《魏都赋》去上西山趾。 —— 阮籍《咏怀》


①脚。~高气扬。

②脚指头。~骨。~甲。

③踪迹:“庶追芳~”。

④古同“址”。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竖、横、竖、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23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222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201頁,第14

《廣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𡘋音止。《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易・賁卦》:賁其趾。《詩・豳風》:四之日舉趾。《禮・曲禮》:請袵何趾。

又,《左傳・宣十一年》:略基趾。【註】趾,城足也。

又,《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前漢・地理志》:交趾郡,屬交州。

又,通作止。《前漢・𠛬法志》:當斬左止者,笞五百。【註】師古曰:止足也。

注解

〔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趾〕字拼音是zh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止,五行属

〔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是脚。

〔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ǐ] ⑴ 脚⑵ 脚指头⑶ 踪迹:“庶追芳~”。⑷ 古同“址”。

字源字形

趾(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趾(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趾(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趾(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国语辞典

1.脚。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聊斋志异•卷一•蛇人》:“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2.脚趾头。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黄山日记》:“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足趾。

3.山脚。

《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三》:“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踪迹。

唐•王勃〈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余。”

两岸词典

1.脚。

趾高气扬、圆颅方趾。

2.脚指头。

脚趾、鸭趾间有蹼。

翻译

toe; tracks, footprints ausweichen, Parallelität (S) ortei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