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阯〕字拼音是(zhǐ),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6画

〔阯〕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止”或“⻖、止”。

〔阯〕字仓颉码是NLYLM,五笔是BHG,四角号码是71210,郑码是YII

〔阯〕字的UNICODE是U+962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447,UTF-32:0000962F,UTF-8:E9 98 AF。

〔阯〕字异体字是址、止、趾


1.地基、山脚。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唐•元稹〈古社〉诗:“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

2.水中小洲。

《文选•张衡•西京赋》:“迺有昆明零沼,黑水玄阯。”


①同“址”。

②水中的小块陆地。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竖、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24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346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1335頁,第17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𡘋音止。《說文》:基也。《史記・封禪書》:石關者,在太山下阯南方。《前漢・疏廣傳》:頗立產業基阯。

又,《釋名》:水出其前曰阯丘。阯,基阯也,言所出然。

《說文》:阯,或作址。

又,交阯,漢郡名。《前漢・武帝紀》:合浦交阯。《後漢・南蠻傳》: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正字通》亦作趾。

注解

〔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阯〕字拼音是zh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止

〔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ǐ] ⑴ 同“址”。⑵ 水中的小块陆地。

字源字形

阯(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阯(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諸市切頁碼480頁,第25字續丁孫

阯基也。从𨸏止聲。

址阯或从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只耳反頁碼1121頁,第2行,第3字述

址基也。從𨸏止聲。

反切………頁碼1121頁,第3行,第1字述

阯或從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諸市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33頁,第1字許惟賢第1275頁,第5

址基也。

止下曰:下基也。阯與止音義皆同。止者,艸木之基也。阯者,城阜之基也。

从𨸏。止聲。

諸市切。一部。

阯或从土。

《左傳》曰:略基址。

白话解释

址,异体字写作“阯”,字形采用“土”作边旁。

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229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912頁
4說文校箋第642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72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13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55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13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3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81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617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08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968頁【補遺】第18095頁
14通訓定聲第64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73頁【崇文】第5089頁
16說文句讀第2103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1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319頁,第4字

国语辞典

1.地基、山脚。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唐•元稹〈古社〉诗:“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

2.水中小洲。

《文选•张衡•西京赋》:“迺有昆明零沼,黑水玄阯。”

两岸词典

1.〈书〉地基。同“址”。

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唐‧元稹〈古社诗〉)。

2.〈书〉水中的小块陆地。通“沚”。

迺有昆明零沼,黑水玄阯(《文选‧张衡‧西京赋》)。

翻译

foundation; site; address Grundierung, Fundament (S) fondatio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