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字拼音是(dià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6画

〔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殿”。

〔澱〕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殿聲。本义是沉澱下來的泥滓。

〔澱〕字仓颉码是ESCE,五笔是INAC,四角号码是37147,郑码是VXOQ

〔澱〕字的UNICODE是U+6FB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593,UTF-32:00006FB1,UTF-8:E6 BE B1。

〔澱〕字异体字是壂、淀、靛、𣾮、𪑍


名词

1.形聲。从水,殿聲。本義:沉澱下來的泥滓。

2.同本義。

sediment;

澱謂之垽。 —— 《廣雅》

澱塞(淤塞)

3.藍靛。一種藍色染料。

indigo;

大洋之水,碧黑如澱。 —— 宋·吳自牧《夢粱錄•江海船艦》

1.淤積。

silt up;

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 —— 沈括《夢溪筆談》

2.沉澱。

precipitate;

豆腐,以黃豆爲之。造法:水浸磨漿,濾去滓,煎成,澱以鹽滷汁,就釜收之。 —— 徐珂《清稗類鈔》


①淤泥,沉积的泥滓;灰滓。《爾雅•釋器》:“澱謂之垽。”

②淤積;壅塞。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

③同“淀”。浅水的湖泊。《文選•郭璞〈江賦〉》:“栫澱為涔,夾潨羅筌。”

④特指湖淀之波漾者。《通雅》卷十七:“湖淀之波漾者曰澱。”

⑤供牧馬的水草地。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六载吕頤浩《十論劄子》:“每於逐年四月,盡括官私戰馬,逐水草牧放,號曰入澱。”

⑥蓝靛,藍色染料。后作“靛”。《廣韻•霰韻》:“澱,藍澱也。”《通志•昆蟲草木略一》:“藍有三種。蓼藍如蓼染緑,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


笔顺:点、点、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撇、点、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56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53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602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堂練切,音電。《說文》:滓垽也。

又,《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爲澱者是也。

又,《通雅》:湖淀波之漾者曰澱。《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

亦與淀通。

《玉篇》或作𪒮,通作壂。

注解

〔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澱〕字拼音是d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殿

〔澱〕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殿聲。本义是沉澱下來的泥滓。

〔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iàn] ⑴ 淤泥,沉积的泥滓;灰滓。《爾雅•釋器》:“澱謂之垽。”⑵ 淤積;壅塞。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⑶ 同“淀”。浅水的湖泊。《文選•郭璞〈江賦〉》:“栫澱為涔,夾潨羅筌。”⑷ 特指湖淀之波漾者。《通雅》卷十七:“湖淀之波漾者曰澱。”⑸ 供牧馬的水草地。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六载吕頤浩《十論劄子》:“每於逐年四月,盡括官私戰馬,逐水草牧放,號曰入澱。”⑹ 蓝靛,藍色染料。后作“靛”。《廣韻•霰韻》:“澱,藍澱也。”《通志•昆蟲草木略一》:“藍有三種。蓼藍如蓼染緑,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

字源字形

澱(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澱(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澱(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堂練切頁碼374頁,第4字續丁孫

𣾮

𣾮滓垽也。从水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庭硯反頁碼915頁,第5行,第3字述

𣾮滓垽也。從水殿聲。

臣鍇按:《爾雅》:「澱謂之垽滓澱也。」今青澱、澄澱所岀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堂練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245頁,第4字許惟賢第977頁,第4

𣾮滓垽也。

《釋器》曰:澱謂之垽。《土部》曰:垽,澱也。《黑部》曰:𪑍謂之垽。按𪑩與澱異字而音義同。實則一字也。

从水。𣪍聲。

堂練切。十三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的字形從水,表示與水相關;殿聲,表示聲音。楷定作澱。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淀」。

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0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947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13頁
4說文校箋第491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446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63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77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5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9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9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73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95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123頁【補遺】第17688頁
14通訓定聲第319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82頁【崇文】第3925頁
16說文句讀第1601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10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042頁,第4字

国语辞典

1.沉积的渣滓、淤泥。

《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今第见水即以杷濬之,水当随杷改趋直河,苟置数千杷,则诸河浅淀,皆非所患。”

2.蓝色染料。用蓝叶浸水调和石灰沉淀而制成。

元•周德清〈塞鸿秋•长江万里白如练〉曲:“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淤积、沉浸。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岁岁堙淀。”清•徐珂《清稗类钞•诙谐类•回汤豆腐干》:“豆腐,以黄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滤去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

沉淀。

两岸词典

◎没有溶解的物质沉到液体底层。

沉淀、积淀。

翻译

sediment, dregs, precipitate lac peu profo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