忪(忪)是什么意思
忪-古代汉语字典
忪sōng
【释义】:
见“忪”㈡。
忪-古代汉语字典
忪
【释义】:
㈠ zhōng ①心惊,恐惧。李贺《恼公》:“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忪懞]惶恐不安。《晋书·凉武昭王传》:“哀馀类之忪忪。”又作“忪蒙”。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伤肌入骨,不胜忪忪流汗。”
㈡sōng ②[忪惺]苏醒。汤显祖《紫钗记·荣归燕喜》:“梦忪忪背纱窗教人几番临境。”也作“惺忪”。
忪-难僻字字典
忪
【释义】:
㈠(zhōng忠)惊恐。如:怔忪。
㈡(sōng松)惺忪:人刚醒来时的样子。
忪-敦煌俗字典
忪zhōng
P.3906《碎金》:“心忪恌:音鍾調。”
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忪sōng
【释义】:
[惺忪]xīngsōng,见“星”。
另见zhōng。
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忪zhōng
【释义】:
〈文〉惊恐;惊惧
悸忪。
另见sōng。
忪-汉字异读字典
忪
㈠zhōng 怔忪:亦作“佂伀”、“征松”。惶惧貌。《潜夫论·救边》:“军书交驰,羽檄狎至,乃复怔忪如前。”
㈡sōng 〔复〕惺忪,亦作“惺松”。苏醒貌。杨万里《风花》诗:“花如中酒不惺忪。”成语:睡眼惺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