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特)是什么意思
特通徒-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特通徒
特音tú。特,上古属定纽职部;徒,上古属定纽鱼部。二字为双声通假。特的本义是公牛。《说文》:“特,牛父也。”也指三岁的兽。引申为出众的,卓异;特别;仅、只等。通徒,徒然,白白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您不爱惜宋国百姓,连自己的亲信都不能保全,这只是白白地讲仁义呵。腹心,喻亲信,指要害地区亦通。)《汉书·高帝纪》:“(项伯)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项伯连夜骑马去见张良,把实际情况全部告诉他,想跟张良一起离开汉营,不要徒然与刘邦一块儿送死。)
特-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特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特-古代汉语字典
特tè△
【释义】:
①公牛。也泛指牛。《史记·秦本纪》:“(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丰:水名。)引申为雄性的牲畜。《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又特指三岁的兽。《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县xuán:悬挂。)②一头(牲畜)。《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引申为独,单独。《左传·桓公二年》:“特相会,往来称地。”③匹配。《诗经·秦风·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奄息:人名。)又为配偶。《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④超出一般。《东观汉记·地理志》:“有九石特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⑤特地,特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特地]1.特意。苏叔伦《题黄司直园》:“为忆去年梅,凌寒特特来。”2.特别,格外。罗隐《汴河》:“今日行人特特愁。”⑥但,仅,只是。《韩非子·奸劫弑臣》:“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王安石《材论》:“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特-常用古汉语字典
特tè
【释义】:
[名]三岁兽。一说四岁兽。《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副]①表示程度高。非常,特别。《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②表示仅限于某一范围。只不过是,只是。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司马迁《毛遂自荐》: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③表示为某种目的而专门行动。特地,特意。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特来叙旧。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特tè
【中古音】:
【上古音】:
徒得切
【通假字释义】:
定德開一(定職) 朴特,牛父也。
【正字及释义】:
徒 tú
同都切 定模合一(定魚) 空。
《漢書·賈誼傳》: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爲大故。〔顔師古云:特,徒也。〕
特-常用字详解字典
特tè
从牛寺声,形声,
,10画。①特殊,超出一般的
特权|特等|特点△奇特|独特。②指特务
特工△防特|敌特。③副词,特地,表示专为某件事
特意|特为|特使|特制。①副词。但;只是
不特。
〈辨〉特字从牛,本义指公牛;借用为义项①。
特-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特tè
【释义】:
①
〈文〉单个的;单独
特舟(单只的船)。→②
不同于一般的
特色|特权|特别|特产|奇特|特殊。
③
a)表示专为某事,相当于“特地”
特此声明|特作如下规定。b)〈口〉表示与众不同,相当于“非常”
特冷|特早|实力特强。
④
指特务(tèwu)
匪特|敌特。→⑤
〈文〉只;仅
此特匹夫之勇耳。
特-金瓶梅字典
特
(一)tè 《广韵》:特牛,又独也。 徒得切 曾开一入德定
①突出、非常。 揖让退逊,谦恭特甚。(七十9上7)
②专意。 我特地来寻你。我方才把两句话来激你。(五2上7)
(二)当作“時”shí,形近讹。 夸奖老爹人品家道怎样行特,结识官府,又怎的仗义疏财,风流博浪。(六九4下7)
特-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