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填)是什么意思
填-古文字通假字典
填
(真定tian)讀為瑱(真照zhen),叠韻,定照準旁紐
隨縣楚簡一〇:“組珥填。”“珥填”即“耳瑱”,《説文》:“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聲。”
填通镇-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填通镇
填音zhèn。填,上古属定纽真部;镇,上古属章纽真部。二字为迭韵通假。填的本义是填塞,充塞。《说文》:“填,塞也。”通镇,压,安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填,假借为镇。”《荀子·君道》:“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他们的声望足能够使百姓得到安抚,他们的智谋远虑足能够应付对待千变万化的情况,这以后才可以。德音,声望。知,同智。)《史记·吴王濞列传》:“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皇帝担心吴地的人轻捷强悍,没有强壮的王镇守不行,而自己的几个儿子又年少,于是在沛县立刘濞为吴王。)《汉书·高帝纪》:“填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使国家安定,使百姓得到安抚,……我赶不上萧何。)
填-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填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填-古代汉语字典
填chén
【释义】:
见“填”㈡。
填-古代汉语字典
填
【释义】:
㈠ tián ①填塞。《战国策·赵策四》:“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引申为充满。《汉书·郑当时传》:“先是,下邦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旧唐书·文宗本纪下》:“往往愤气填膺耳。”②涂饰工艺品等。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鬼物图画填青红。”③按格式写。《诗话总龟后集》卷三十二引《艺苑》:“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④补偿,补充。白居易《奏阌乡县禁囚状》:“欠负官物,无可填赔。”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⑤象声词。《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⑥通“镇”。安,安定。《荀子·君道》:“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史记·吴王濞列传》:“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士以填之。”
㈡chén ⑦长久。《诗经·大雅·瞻卬》:“孔填不宁,降此大厉。”(孔:很。)
填-常用古汉语字典
填tián
【释义】:
[动]充塞,填塞。《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门人弟子填其室。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形]形容鼓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隋书·音乐志中》:靴鼓填填。
填-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填tián
【中古音】:
【上古音】:
徒年切
【通假字释义】:
定先開四(定真) 塞也。
【正字及释义】:
奠 diàn
堂練切 定霰開四(定真) 祖奠。古人安葬。於出殯前夕設奠以告亡靈。
《禮記·檀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鄭注:填池,當爲奠徹,聲之誤也。〕
殄 tiǎn
徒典切 定銑開四(定文)
(一)窮困。
《詩·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獄。〔《釋文》:填,韓作疹,苦也。〕
(二)殺。
《穀梁傳·隱公五年》:戰不逐奔,誅不填服。〔王引之云:填,讀爲殄,謂殄戮之也。不殄服,猶言不殺降也。作填者,假借字耳。〕
鎮 zhèn
陟刃切 知震開三(端真) 壓。安。
《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將有卿相輔佐足任者然後可,其音德足以填撫百姓,其知慮足以應待萬變然後可,夫是謂之國具。
《史記·孝文紀》:施德惠天下,填撫諸侯,四夷皆洽驩。
《史記·蕭相國世家》:〔蕭〕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
《史記·吴王濞傳》:上患吴,會稽輕悍,無壯士以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爲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漢書·荆燕吴傳》:〔高祖〕欲王同姓以填天下,乃下詔曰:將軍劉賈有功,及擇子弟可以爲王者。
《漢書·高帝紀下》: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餽,不絶糧道,吾不如蕭何。〔顔師古云:填與鎮同。鎮,安也。〕
《論衡·問孔》:行事:雷擊殺人,水火燒溺人,牆屋壓填人。
《漢書·王莽傳中》:以爲河圖所謂“以土填水。”〔顔師古云:填與鎮同。〕
填-通假字小字典
填tián
徒年切(定先开四) 定真平
充塞、填塞。《说文通训定声》:“填,塞也。假借为尘,又为镇,又为殄,又为奠。”
通“镇”zhèn 陟刃切(知震开三) 章真平 镇守,安定。
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荀子·君道》)——他的声望足以安抚百姓,他的智慧谋划足以应付各种变化。〔卢文弨、谢墉校:“填即镇字。”〕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燕、齐、楚三个地方相隔太远了,不给那些地方设置国王,没有办法可以镇守安抚。
填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纪》)——镇定国家,安抚百姓,……我比不上萧何。〔按:《史记·高祖本纪》“填”作“镇”。〕
填-常用字详解字典
填tián
从土真声,形声,
,13画。①把凹陷的地方垫平或塞满
填平|填满△回填|装填。②补充
填补|填充。③填写
填报填表。
〈辨〉填字形符从土,本义为填塞坑坎;泛指一般的填塞。
填-敦煌俗字典
填tián
P.2965《佛說生經》:“於時遠方有大賈來,人馬車馳,填噎塞路,奔突猥逼。”
S.388《正名要錄》:“
:右字形雖別,音義是同。古而典者居上,今而要者居下。”按:此二字當有一誤,或“填”爲“冥”俗字之誤,或“冥”爲“填”形近之訛。
填-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填tián
【释义】:
①
把低洼凹陷的地方垫平;把空缺的地方塞满
把坑填平|填上这口废井|欲壑难填|填方。→②
补充
填空补缺|填补|填充。③
按照项目、格式,在表格、单据等的空白处写上(文字或数字等)
每人填一张表|填上姓名、住址|填报|填写。
填-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填tiàn
【释义】:
古代冠冕上的玉质装饰品,从两侧下垂到耳旁,可以用来塞耳。
填-汉字异读字典
填
㈠tián ①填塞。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五谷填满其中。”②填写。如:填表。③象声。《隋书·音乐志中》:“鞉鼓填填。”
㈡tiǎn 〔通〕通“殄”。穷困;殄瘁。《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
㈢zhèn 〔通〕通“镇”。安定。《汉书·高帝纪下》:“填国家,抚百姓。”
㈣chén 〔通〕通“尘”。长久。《诗·大雅·瞻仰》:“孔填不宁。”
填-金瓶梅字典
填
tián 《广韵》:塞也,加也,满也。 徒年切 山开四平先定
①填平,塞满。 船载的金银填不满烟花寨。(十二6上2)石青填地,金字大书天子御笔钦赐“学士琴堂”四字。(十八2上11)几时得把业罐子填完。(五二10下7)
②补充。 即身佥押了一道空名告身剳付,把西门庆名字填注上面,列衔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三十4下5)大娘子乃是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填房与他为继室。(六九3下8)
填-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