朓(朓)是什么意思
朓-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朓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朓-古代汉语字典
朓tiǎo
【释义】:
①农历月末月亮出现在西方。《尚书大传》卷三:“晦而见西方谓之朓。”(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见xiàn:出现。)《汉书·张敞传》:“月朓日蚀。”②有余。《九章算术·盈不足》“盈不足”刘徽注:“按盈者谓之朓。”
朓-难僻字字典
朓tiǎo
【同音字】:挑 上声
【释义】:
①古代指农历月底月亮在东方出现。②多余。如:盈者为朓,不足为朒(nǜ)。
朓-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朓tiǎo
【释义】:
〈文〉农历月底时月亮在西方出现。
朓-历代避讳字汇典
朓tiǎo
宋太祖赵匡胤,四世祖追尊僖祖文献皇帝名朓。
避正讳“朓”:
〔代字〕①以“朏”代“朓”:
〈引文〉《尚书大传》卷三云:“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明而月见东方谓之朒。”蔡卞《毛诗名物解》卷一引,作“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朏,朔而月见东方谓之朒”。
②以“眺”代“朓”:
〈人名〉《梦溪笔谈》卷二第37条、卷三第60条,并书“谢朓”作“谢眺”。
又避嫌名“眺”:
〔代字〕以“瞭”代“眺”:
〈篇籍〉《汇考》卷一九云:“米芾《千字文》,‘裴回詹眺’作‘裴回詹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