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是什么意思
痛-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痛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痛-古代汉语字典
痛pū
【释义】:
①病,过度疲劳。《诗经·周南·卷耳》:“我仆痛矣。”(仆:驾车的人。)引申为衰竭。《潜夫论·叙录》:“福从善来,祸由德痛。”李华《吊古战场文》:“财殚力痛。”(殚:尽。)②害,危害。《尚书·泰誓下》:“作威杀戮,毒痛四海。”
痛-古代汉语字典
痛tòng
【释义】:
①疼痛。《荀子·礼论》:“痛甚者其愈迟。”(愈:痊愈。)《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引申为悲伤,痛苦。《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心]1.伤心。《吕氏春秋·禁塞》:“亦可以痛痛矣,亦可以悲哀矣。”2.痛恨。张溥《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痛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噪:大声喊叫。)②恨,怨恨。《晏子春秋·外上》:“神怒民痛,无悛于心。”(悛quān:改。)《国语·周语下》:“民神怨痛,无所依怀。”③极,尽情地,彻底地。《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切:恳切。)《世说新语·方正》:“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王武子:王济,字武子。爵之:赐给他官爵。)陆游《与赵都大启》:“某敢不痛洗昨非。”
【辨析】痛、悲、恸。见“悲”字条。
痛-常用古汉语字典
痛tòng
【释义】:
[动]①疼痛。《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秋老心疼肉痛。②痛恨。张溥《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形]①悲伤,哀痛。王羲之《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关汉卿《窦娥冤》: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贾谊《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②痛苦。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汉书·路温舒传》: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副]①表情态。尽情地、深切地。罗贯中《杨修之死》:操痛哭,命厚葬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宋史·岳飞列传》:直抵黄龙府,与诣君痛饮耳。②表程度深。狠狠,非常。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小姐闻此话,不由痛伤悲。
痛-常用字详解字典
痛tòng
从疒甬声,形声,
,12画。①因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痛痒|痛苦|痛觉△头痛|伤痛|牙痛。②悲伤;苦恼
痛惜|痛心△悲痛|哀痛。③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
痛饮|痛斥|痛击。
〈辨〉痛字声符甬,读yǒng◇注意:疼和痛读音近而不同,更非异体字,它们只是在义项①相通,其他义项各异,参见疼字下。
痛-敦煌俗字典
痛pu
S.799《隸古定尚書》:“作畏殺戮,毒痡四海。”按:“畏”字今本《尚書》作“威”。
痛-敦煌俗字典
痛tòng
敦研215《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十八:地獄皆休,毒痛不行。”
敦研139《百喻經》:“苦痛不可言。”
敦研194《太子瑞應本起經》:“老病死痛,不可得離。”
S.2832《願文等範本·十二月》:“十二月 夫人傷摧膝下之花,兄弟痛發青春之妹。”
痛-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痛pū
【释义】:
过度疲劳(而不能行走)。
痛-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痛tòng
【释义】:
①
疼
腰酸腿痛|伤口痛|心绞痛|痛经|剧痛|疼痛。→②
悲伤;痛苦
痛不欲生|亲痛仇快|痛心|悲痛|沉痛。③
表示程度极深
痛饮|痛打|痛斥|痛感|痛改前非|痛惜。
痛-金瓶梅字典
痛
(一)tòng 《广韵》:病也,伤也。 他贡切 通合一去送透
①病痛不适。 因老身十病九痛,怕一时有些山高水低。(三4下9)不疼不痛病难除。(四九5下9)
②副词,极度。 家中平安儿小厮,又偷盗出解当库头面,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吴驿丞拿住,痛刑拶打。(三一4上9)将女百般痛辱熬打,又采去头发,浑身踢伤。(九二13下5)
(二)当作“庸”yōng,形近讹。常叹贤君务勤俭,深悲痛主事荒臣(嚚)。(七一1上5)
痛-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