摶(摶)是什么意思
摶-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摶tuán
【中古音】:
【上古音】:
度官切
【通假字释义】:
定桓合三(定元) 圜也。
【正字及释义】:
團 tuán
度官切 定桓合一(定元) 圓。
《周禮·考工記·梓人》:小首而長,搏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
《莊子·逍遥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司馬彪云:搏,圜也。〕
《楚辭》屈原《橘頌》:曾枝剡(yǎn鋭利)棘,圓果摶兮。
專 zhuān ㄓㄨㄢ 職緣切 照仙合三(端元) 單獨;專一。
《商君書·農戰》:上作壹,故民不儉營,則國力搏,國力搏者强。〔嚴可均云:搏,古與專通。〕
《吕氏春秋·適音》:夫音亦有適,太鉅則志蕩。……太濁則志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摶,不摶則怒。
《吕氏春秋·執一》:國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執一,所以搏之也。〔注:搏與專同。〕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天之下,搏心揖志。
縛 zhuàn
持兖切 澄獮合三(定元) 縛繞。
《周禮·考工記·鮑人》:卷而搏之,欲其無迤也。〔鄭注:搏,讀爲縛。〕
摶-金瓶梅字典
摶
tuán 《广韵》:说文曰,圜也。 度官切 山合一平桓定
[摶弄]tuánnòng,摆布,玩弄。 誓海盟山,摶得千般旖旎。(四2上6)百般摶,那话越发坚硬。(五一12下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