洿(洿)是什么意思
洿-古代汉语字典
洿wū
【释义】:
①停滞不流的水。《淮南子·精神》:“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又为低洼积水的地方,水塘。《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罟gǔ:网。)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昔饮于洿,夏溷冬枯。”(溷hùn:污浊。)②低洼,凹陷。屈原《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错:放置。)《北史·皇甫亮传》:“所居宅洿下。”又为使凹陷,挖掘。《礼记·檀弓下》:“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猪:通“潴”,水停聚。)引申为低下,衰微。《北史·杨昱传》:“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洿则从其洿。”③污秽,污浊。《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论衡·雷虚》:“夫人食不洁之物,口不知有其洿也。”引申为卑污,不廉洁。班固《典引》:“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但:仅。)韩愈《与李翱书》:“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④污染,涂染。《战国策·齐策四》:“万乘之严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洿其衣。”《汉书·王莽传下》:“又以墨洿色其周垣。”(周垣:围墙。)引申为玷污,玷辱。《汉书·龚胜传》:“(胜)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辱朝庭。”司马光《四豪论》:“(春申君)乱其国嗣,洿败王家。”⑤形容声音虚浮散漫。成公绥《啸赋》:“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沉。”
洿-常用古汉语字典
洿wū
【释义】:
[名]低洼地,池塘。《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洿-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洿wū
【中古音】:
【上古音】:
哀都切
【通假字释义】:
影模合一(影魚) 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
【正字及释义】:
夸 kuā
苦瓜切 溪麻合二(溪魚) 奢侈。
《文選》成公綏《嘯賦》: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李善注:洿,漫也。〕
洼 wā
烏瓜切 影麻合二(影支) 低陷。
《楚辭》屈原《天問》:九州安錯,川谷何洿。〔王逸注:洿,深也。《定聲》:洿,假借爲洼。〕
洿-难僻字字典
洿wū
【同音字】:污
【释义】:
①污水池。②低洼处。③污秽。④挖掘。
洿-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洿wū
【释义】:
①
〈文〉浊水积聚的小水池。〇②古同“污”。
洿-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