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嗛

嗛(嗛)是什么意思

  • 嗛-古文字通假字典

    (談溪qian)讀為攬(談來lan),叠韻

    銀雀山竹簡〇一四八號:“……人謂就(造)父登車嗛,馬汁(協)險(斂)正(整)齊周(調)均(匀),不摯步趨。”湯漳平《論唐勒賦殘簡》説此為楚人唐勒《御賦》殘簡,辭亦引於《淮南子·覽冥》,云:“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車攝轡,馬為整齊而斂諧,投足調匀……”湯氏讀“嗛”為“攬轡”。《釋名·釋姿容》:“攬,斂也,斂置手中也。”《説文》:“攝,引持也。”攬、攝義近。

  • 嗛-古文字通假字典

    (談溪qian)讀為謙(談清qian),叠韻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有嗛卦,初六:“嗛嗛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鳴嗛,貞吉。”九三:“勞嗛,君子有終,吉。”六四:“无不利曉嗛。”上六:“鳴[嗛,利用行師,征邑國]。”嗛通行本皆作謙,然古本有作嗛者。《易·謙》釋文:“子夏作嗛。”初六:“謙謙君子。”《漢書·藝文志》引“謙謙”作“嗛嗛”。《説文》:“嗛,口有所銜也。”按嗛从口,謙从言,口與言義近,但《説文》嗛、謙説解不同,二字可通,然恐非一字之異。

  • 嗛通谦-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嗛通谦

    嗛音qiān。赚,上古属溪纽谈部;谦,上古属清纽谈部。二字为迭韵通假。嗛的本义是用嘴含物。《说文》:“赚,口有所衔也。”通谦,谦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嗛,假借为谦。”《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道是不能称说的,最能辩论的人是不能说他的,最仁德的人是无所偏爱的,最廉洁的人是不去表示谦逊的。)《荀子·仲尼》:“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国君信任宠爱,就更谨慎而谦逊;国君专一任用,就更加谨慎守职详明法度。)《汉书·尹翁归传》:“然温良赚退,不以行能骄人。”(然而尹翁归温和善良、谦逊退让,不因为自己做事有能力就对别人骄傲。)

  • 嗛-古代汉语字典

    嗛qiǎn

    【释义】:

    见“嗛”㈡。

  • 嗛-古代汉语字典

    【释义】:

    ㈠ xián ①用嘴含物。后来写作“衔”。《史记·大宛列传》:“鸟嗛肉蜚其上。”(蜚:同“飞”。)②怀恨。《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恚huì:恼怒。)③通“歉”。不足。《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④通“谦”。谦虚。《荀子·仲尼》:“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⑤通“慊”。满足,快意。《庄子·盗跖》:“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

    ㈡ qiǎn ⑥猴、鼠等的颊部藏食物处。柳宗元《憎王孙文》:“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

  • 嗛-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嗛xián

    【中古音】:

    【上古音】:

    乎監切

    【通假字释义】:

    匣忝開四(群談) 口有所銜也。

    【正字及释义】:

    謙 qiān ㄑㄧㄢ 苦兼切 溪添開四(溪談) 謙虚。

    《莊子·齊物論》: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嗛,成玄英《疏》釋爲遜讓;《釋文》:徐音謙。〕

    《荀子·仲尼》: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主信愛之,則謹慎而嗛。〔王引之云:嗛與謙同。〕

    《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執事以羞》注:嗛自比齊下執事。

    《漢書·藝文志》: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顔師古云:嗛與謙同。〕

    《漢書·尹翁歸傳》:温良嗛退,不以行能驕人。

    歉 qiàn ㄑㄧ# 苦簟切 溪忝開四(溪談) 歉收;不足。

    《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一穀不升謂之嗛。

    《荀子·仲尼》:滿則慮嗛。

    慊 qiè ㄑㄧ# 詰叶切 見葉開四(見葉) 滿足,快意。

    《莊子·盗跖》:今富人,耳營鐘鼓筦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荀子·正名》:心憂恐則口銜豢而不知其味,耳聽鐘鼓而不知其聲,目視黼黻而不知其狀,輕煖平簟而體不知其安,故嚮萬物之美而不能嗛也。

    《荀子·解蔽》: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由俗謂之。道盡嗛矣。〔楊倞注:嗛與慊同。〕

    《戰國策·魏策二》:齊桓公夜半不嗛。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日群行丐取於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

    愜 qiè ㄑㄧ# 苦協切 溪怗開四(溪葉) 快心,滿意。

    《史記·孝文本紀》:天下人民,未有嗛志。

    銜 xián ㄒㄧㄢ 户監切 匣銜開二(群談) 含。

    (一)口含物。

    《史記·大宛傳》:鳥嗛肉蜚其上。〔徐廣云:嗛與銜同。〕

    (二)怨恨。

    《史記·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漢書》作銜之。〕

    《史記·佞幸列傳》:太后由此嗛嫣。〔《漢書》作銜嫣。〕

  • 嗛-难僻字字典

    【释义】:

    ㈠(qiǎn浅)猿猴的颊囊。

    ㈡(qiān谦)古同“谦”。

    ㈢(qiàn歉)古同“歉”。

    ㈣(xián衔)同“衔”。

  • 嗛-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嗛xián

    【释义】:

    〈文〉①用嘴含。→②怀恨。

  • 嗛-汉字异读字典

    ㈠xián ①衔在口中。《汉书·大宛传》:“鸟嗛肉,蜚其上。”②怀恨。《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

    ㈡qiàn 〔通〕通“歉”。①不满足。《荀子·仲尼》:“满则虑嗛。”②歉收。《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

    ㈢qiè 〔通〕通“慊”。满足;快意。《庄子·盗跖》:“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

    ㈣qiān 〔通〕通“谦”。嗛嗛:谦逊貌。《汉书·艺文志》:“《易》之嗛嗛。”

    ㈤qiǎn 〔引〕猴类颊中藏食处。《尔雅·释兽》:“寓鼠曰嗛。”

  • 嗛-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