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險)是什么意思
险-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险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险-古代汉语字典
险xiǎn
【繁体字】:除
【释义】:
①地势不平坦。《周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引申为险要的地方。《周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脱:疏略。)[险阻]崎岖的地方。《左传·成公十三年》:“跋履山川,逾越险险。”(跋履:跋涉。)比喻艰辛困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险艰难,备尝之矣。”②艰难。《荀子·荣辱》:“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衅:罪过。闵凶:指忧伤不幸的事。)③险恶,邪恶。《荀子·天论》:“政险失民。”《商君书·慎法》:“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④危险。韩愈《南山》:“脱险逾避臭。”沈颂《送金文学还日东》:“冒险当不惧。”
【辨析】险、危。见“危”字条。
险-常用古汉语字典
险xiǎn
【繁体字】:險
【释义】:
[名]险阻,险要的地方。《列子·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左传·殽之战》: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形]①危险,艰难。刘鹗《绝唱》: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沈括《雁荡山》: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②险阻,险要。《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③阴险。苏洵《辨奸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梁启超《谭嗣同》: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副]表示接近于某种程度。几乎,差一点。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刚要上刑,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座。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险-常用字详解字典
险xián
險
从阜佥声,形声,
,9画。①地势险恶而不易通过
险隘|险滩|险要。②地势险要而不易通过的地方
天险。③可能遭受的灾难、不幸
险症|险情△冒险|保险。④狠毒
险诈△阴险。⑤差一点
险些。
〈辨〉险字声符佥繁体作僉,读qjān。
险-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险xiǎn險
【释义】:
①
地势复杂而恶劣,难以通过
险峰|险峻|险阻。→②
险要而难以通过或达到的地方
履险如夷|无险可守|天险。→③
内心狠毒,难以推测
用心险恶|阴险|奸险|险诈。→④
危险,有可能遭受灾难、失败或损失
惊险|艰险|险情。
⑤
危险的情况或境地
脱险|抢险|遇险。
⑥
表示几乎发生意外的事情,相当于“差一点”
险遭不测。
险-汉字异读字典
险
㈠xiǎn ①危险。王安石《与王子醕书》:“上固欲公毋涉难冒险,以百全取胜。”②险阻;险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③险恶;狠毒。《荀子·天论》:“上闇而政险。”④险些;几乎。如:险遭不测。
㈡yán 〔通〕通“
(岩)”。《史记·殷本纪》:“得说于傅险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