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献

献(獻)是什么意思

  • 献-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献-古代汉语字典

    献xī

    【繁体字】:獻

    【释义】:

    见“献(献)”㈡。

  • 献-古代汉语字典

    【繁体字】:献

    【释义】:

    ㈠ xiàn ①献祭。《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醢hǎi:肉酱。三献:陈祭品后献酒三次。)引申为奉献,进献。《周礼·夏官·罗氏》:“献鸠以养国老。”《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特指主人向客人敬酒。《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酬:主人再次敬酒。)②显露,呈现。《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羞:进献美味。)《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烟树堤花,若献影镜中。”③贤人。《尚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黎:众。)又为贤。方千《途中寄刘沆》:“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清:清明。)

    ㈡xī(旧读suō) ④[献尊]即牺尊。祭祀用的一种酒器。《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献献。”(朝践:古代祭祀礼仪之一。)

    【辨析】献、贡。见“贡”字条。

  • 献-常用古汉语字典

    献xiàn

    【繁体字】:獻

    【释义】:

    [动]①提出。《列子·愚公移山》: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奉献,交。刘基《工之侨献琴》: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司马迁《屈原列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③呈现,表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献-常用字详解字典

    献xiàn

    从犬南声,形声,,13画。①恭敬地送给献花|献礼|献计△贡献|奉献|呈献。②表现给人看献技|献殷勤。

    〈辨〉献字繁体作獻,从犬鬳声,本义为古代对作为祭品的犬的专称;引为进献义。声符,读yàn。简化作献。

  • 献-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献xiàn獻

    【释义】:

    恭敬而庄重地送上献上一束鲜花|献出自己的力量|献身|献礼|贡献|捐献。→②恭敬地表现出来给人看献殷勤|献艺|献技|献媚。

  • 献-金瓶梅字典

    献(獻 獻 獻 )

    xiàn “獻”省简得形,见《改并四声篇海》。

    进献。 他要了人家的汉子,又来献小殷勤儿,啜哄人家老公。(四六9上6)拿得施主人家几个供佛的果子儿,权当献新。(五七11上3)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四六9上6)

  • 文献-历代避讳字汇典

    文献wén xiàn

    宋太祖赵匡胤四世祖朓,追尊僖祖文献皇帝。

    〔改称〕〈谥号〉《东都事略》卷七〇云:“夏竦卒,谥文正,刘敞以竦行不应谥,改谥文献,(王)洙曰:‘此僖祖谥也。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虽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谥文庄。而溥、得象皆易谥。”

    《愧郯录》卷六亦曰:“按国朝典故,皇祐三年九月乙卯,武宁节度使兼侍中夏竦卒,赠太师中书令,赐谥文献。知制诰王洙当草制,封还其目,谓臣下不当与僖祖同谥,遂改焉。是月丙子,遂改太子太师谥文献王溥为文康,司空致仕谥文宪章得象为文简,盖溥同僖祖,得象同周公,亦以洙言也。”彦按:此言章得象改谥之由,似未若《东都事略》为允当。

  • 张献忠-历代避讳字汇典

    张献忠zhāng xiàn zhōng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称大西国王张氏名献忠。

    《后鉴录》曰:“(献忠)禁勿触讳,触讳殊一手一足。”

    又,《绥寇纪略》卷一〇云:“献忠以(甲申)十一月十六日即伪位……禁其下勿得触讳。凡郡邑、人物,犯必改,石碑亦鑱其字;否者立死。左右有诇事小儿数千,夜则周行街巷听人语,犯者白垩识其门,黎明而收者至。俚语曰:‘张家长,李家短’,有犯者亦在收中,献忠笑曰:‘此我家胜自成之谶也。’释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