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向

向(向)是什么意思

  • 向-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曉xiang)讀為卿(陽溪qing),叠韻,曉溪旁紐

    上博楚竹書《緇衣》簡一二:“毋以辟(嬖)士()夫=(大夫)向(卿)使(士)。”按向與鄉通,鄉、卿本一字。《詩·豳風·七月》:“塞向墐户。”《儀禮·士虞禮》賈公彦疏引向作鄉。

  • 向-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曉xiang)文獻作鄉(陽曉xiang),雙聲叠韻

    郭店楚簡《緇衣》簡四二~四三:“古(故)君子之友也又(有)向,其亞(惡)又(有)方。”向《禮記》今本作鄉。又郭店楚簡本《老子》乙:“攸(修)之向,其德乃長……以向觀向……”向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王弼本作鄉。又郭店楚簡《語叢四》簡一〇~一一:“佖(匹)婦禺(愚)夫,不智(知)其向之小人、君子。”

  • 向-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曉xianɡ)讀為常(陽禪chanɡ),叠韻

    戰國齊陶文有人名“陳向”。《古陶文孴録》七·二收潘博山舊藏陶文:“陳向立事歲之王釜□。”《國學季刊》五卷一期唐蘭《陳常匋釜考》以為“陳向”即文獻之“田常”。“田常”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乃田乞之子田成子,為齊簡公、平公相,陶文稱“立(泣)事”即指此。按唐説是,向與尚通,《吕氏春秋·先識覽·處方》“向摯”,《通鑑外紀》作“尚摯”,尚與常通,説已見前。

  • 乡(鄉)同嚮(向)-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乡(鄉)同嚮(向)

    乡音xiàng。乡的本义是城外地区。《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也常指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乡”又有面对着,面向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秦穆公穿着白色衣服在郊外等着,面对着军队哭泣。)《史记·高祖本纪》:“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我们不如作出向东进军的决策,统一天下。)“面对着,面向”义,后来加义符“向”写作“嚮”,今简化为“向”。

    乡又有方才,从前的意思。《论语·颜渊》:“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方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知,同智。)《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从前,宁肯自身死去也不肯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方才,从前”义,后来也写作“嚮”,今简化为“向”。

  • 向通响-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向通响

    向音xiǎng。向和响上古同属晓纽阳部,同音通假。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向,北出牖也。假借为晌,又为响,又为飨。”通响,回声,声响。《荀子·劝学》:“傲,非也;囋(zá),非也;君子如向矣。”(急躁是不对的,絮叨罗嗦也不对,君子回答问话象回声一样,问一答一。傲,躁,急躁。)《庄子·养生主》:“……膝之所踦(yǐ),砉(huā)然向然。”(膝盖顶住的部位,发出“哗哗”的响声。)《庄子·在宥》:“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向。”(至人的教导,就象形体对于影子,声音对于回声一样重要。大人,至高无尚的人。)

  • 向-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向-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向1-古代汉语字典

    向1xiàng

    【释义】:

    ①朝北的窗户。《说文》:“向1,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1墐户。”(墐户:在柴门上涂泥。)②朝向,面对。《孙子·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1。”《论衡·变动》:“(杞梁)从军死不在城中,妻向1城哭,非其处也。”③趋向,奔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西伯)修义而人向1之,卒为天下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闻曹操已向1荆州。”引申为偏向,接近。《史记·汲郑列传》:“上方向1儒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1昏黑。”④从前,原先。《庄子·山木》:“向1也不怒,而今也怒。”陶潜《桃花源记》:“便扶向1路,处处志之。”(扶:指沿着。志:作标记。)⑤假使,如果。《论衡·定贤》:“向1令韩信用权变之才,为若叔孙通之事,安得谋反诛死之祸哉?”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向1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说明】“向”为象形字,像房屋开有窗口之形。参附录三。

  • 向2-古代汉语字典

    向2xiàng

    【繁体字】:嚮

    【释义】:

    ①面向,朝着。《吕氏春秋·季秋》:“北向2以誓之。”《史记·滑稽列传》:“向2河立待良久。”②奔向,趋向。《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2秦军于关下矣。”引申为接近,将近。《周易·说卦》:“向2明而治。”陶潜《岁暮和张常侍》:“向2夕长风起。”③原先,从前。《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向2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又:“向2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又为刚才。《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乃出见之,曰:‘向2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④窗户。《荀子·君道》:“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向2也。”⑤通“响(響)”。回声。《庄子·在宥》:“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向2。”⑥通“享”。享受。《荀子·解蔽》:“故向2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⑦通“飨(饗)”。祭祀。《汉书·宣帝纪》:“上帝嘉向2,海内承福。”

  • 向-常用古汉语字典

    向xiàng

    【释义】:

    [形]原来,从前。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吕氏春秋·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连]表示假设。如果,假使。柳宗元《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向-常用古汉语字典

    向xiàng

    【繁体字】:嚮

    【释义】:

    [动]①奔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是岁,权向合肥新城。罗贯中《杨修之死》:众将努力向前。②将近,接近。王禹偁《待漏院记》: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黄昏。[形]原来,从前。《吕氏春秋·察今》: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孟子·鱼我所欲也》:向为身死而不受。苏轼《石钟山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介]介绍方向。朝着,向着。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司马迁《鸿门宴》: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孔雀东南飞(并序)》:转头向户里。

  • 向-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向xiàng

    【中古音】:

    【上古音】:

    許亮切

    【通假字释义】:

    曉漾開三(曉陽) 北出牖也。

    【正字及释义】:

    曏 xiàng 許亮切 曉漾開三(曉陽) 往日;前不久。

    《莊子·庚桑楚》: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德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

    《穀梁傳·僖公元年》: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向,《釋文》作鄉,云本又作向。鍾文烝云:正字作曏。〕

    《穀梁傳·成公二年》:今之屈向之驕也。〔《釋文》向作鄉,云:本又作曏,亦作向。〕

  • 向-通假字小字典

    向Xiàng

    许亮切(晓漾开三) 晓阳平

    朝北的窗户。《说文通训定声》:“向,北出牖也。假借为曏(晌),又为響(响),又为饗(飨)。”

    通“响” xiǎng 许两切(晓养开三) 晓阳上 回声,声音。

    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子·劝学》)——讲话没有节制,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的问话)应该如同回声一样(问一答一,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囋(zàn):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即讲话没有节制,唠叼、多话。杨你注:“嚮与響同,如響应声。”〕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庄子·养生主》)——(都发出)砉砉的响声,一进刀就(发出)騞騞的(声音)。

  • 向1-常用字详解字典

    向1xiàng

    嚮①—③

    □,6画。①对着;朝着。与“背”相对向1阳|向1前△通向1△人心向1背。②方向,目标向1导△志向1|风向1。③将近;接近向1暮|向1晓。④偏袒向1着小儿△偏向1。⑤姓。

  • 向2-常用字详解字典

    向2xiàng

    ①从前;不久以前向2日。②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向2来△一向2。

    〈辨〉向字古文字字形从宀从口,本义指朝北的窗户;引申有朝向义。宀读mián,象房屋之形。嚮字后出,从鄉向声;鄉为乡字繁体,古文字形体象二人相对而食,引申有相对、相向义,详乡字下。后来造嚮表示本义,鄉借用为乡村字。曏字从日鄉声,本义为不久,引申为从来义。旧时,向、嚮二字多通用,只是姓氏字作向。曏字今只用为向2的异体。今并作向。

  • 向-敦煌俗字典

    向xiàng

    Φ096《雙恩記》:“所以如來向此中,長時說據三根記。”

  • 向-汉语字源字典

    向xiàng

    甲 金 

    甲骨文的向字,象在一座房屋的墙壁上开着一个窗口的形状,它的本义是专指朝北的窗口。从这个本义又引申为方向、朝向、面对等义。此外,向字还有从前、往昔、旧时的意思。

    [向壁虚造]比喻没有事实根据而凭空虚构或捏造。

  • 向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向1xiàng嚮①①

    【释义】:

    朝着;对着我们的队伍向1太阳|屋门向1北|奋勇向1前|面向1黑板|向1阳。→②方向;事物行动变化的指向去向1|风向1|转(zhuàn)向1。③意志的趋向;对未来的打算志向1|意向1。→④〈文〉接近;临近向1晚|向1暮。→⑤偏袒;袒护妈妈向1着小妹妹。→⑥引进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向1右看齐|向1东挺进|走向1未来|向1您请教。〇⑦姓。统读xiàng,不读xiǎng。

  • 向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向2xiàng嚮*曏

    【释义】:

    〈文〉从前;过去向2日|向2者。→②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2不过问|向2来。

  • 向-金瓶梅字典

    (一)xiàng 《广韵》:对也,窗也。 许亮切 宕开三去漾晓

    ①面对。 倚着墙根向日阳,蹲踞着捉身上虱虮。(九六12上2)西门庆向了回火,方才摘去冠帽,解衣就寝。(七一9上11)

    ②介词,朝着。 向月娘众人作了揖。(五二17上3)因向其妻妾说道。(四七2上4)

    ③介词,到,表方向、处所。 便向各处游玩,观花草。(五二17上7)潘金莲又早向灯下除去冠儿,露着粉面油头。(五二1上9)

    ④偏爱。 路见不平,也有向灯向火。(五一2下2)

    ⑤借作“像”。 好歹拣两套上色儿的与我,我难向他们多有,我身体没与我做什么大衣裳。(四十8下5)

    (二)当作“晌”shǎng,形近讹。 到向午,只听鼓响,祭礼到了。(六四9上1)

    (三)当作“何”hé,形近讹。 番来复去如向睡,二更里泪珠垂。(七三15上9)众公人把小张闲、聂钺、于宽、白回子、向三五人都拿了。(六九10上5)

    (四)当作“回”huí,形近讹。 钦差督运皇木前往荆州,向来道经此处,敢不奉谒。(五一16上4)

    (五)当作“問”wèn,草写形近讹。 小的再向那里是个主儿!(七二23上1)因向平安儿道:“你就不知往那去了?”(五一19上8)

    (又讹成:白、何、問、洞)

  • 向-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