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腥)是什么意思
腥-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腥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腥-古代汉语字典
腥chéng
【释义】:
精美的肉。枚乘《七发》:“饮食则温淳甘膬,腥
肥厚。”(膬:同“脆”。)
腥-古代汉语字典
腥xīng
【释义】:
①生肉。《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聂zhé:切成薄片的肉。脍:细切的鱼或肉。)《公羊传·定公十四年》:“腥曰脤。”(脤shèn: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②腥味,腥气。《吕氏春秋·孟秋》:“其味辛,其臭腥。”(臭xiù:气味。)屈原《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御:用。薄:近。)
腥-常用古汉语字典
腥xīng
【释义】:
[名]腥气。《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屈原《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腥xīng
【中古音】:
【上古音】:
桑經切
【通假字释义】:
心青開四(心耕) 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正字及释义】:
胜 xīng ㄒㄧㄥ 桑經切 心青開四(心耕) 不熟。
《論語·鄉黨》:君賜腥必孰而薦之。〔腥,《釋文》云:《説文》、《字林》並作胜,云不孰也。〕
《周禮·天官·内饔》鄭注:胖如脯而腥者。〔《疏》云:《説文》胜,一曰不熟也。經典多假腥爲之。〕
《禮記·内則》:秋宜犢麛(mì幼獸)膳膏腥。〔《釋文》云:腥,《説文》作胜。〕
腥-常用字详解字典
腥xīng
从肉从星、星亦声,形声,
,13画。①生肉;泛指鱼、肉类食品
荤腥|哪有猫儿不吃腥。②腥气;气味难闻
腥臭|腥臊△土腥|血腥。
〈辨〉腥字从肉从星,指患囊虫病的猪肉中象星或米粒的息肉。后来借用为义项①。
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腥xīng
【释义】:
①
古代指生肉,现在指鱼、肉等食物
荤腥。→②
生鱼虾等发出的难闻气味
做鱼放料酒可以去腥。③
有腥气
这鱼做得一点不腥|腥臭|腥臊。
腥-金瓶梅字典
腥
xīng 《广韵》:豕臭肉。 桑经切 梗开四平青心
①臭气。 秽污腥风满松林。(一6下6)
②含有动物脂肪的菜肴。 摆上酒席荤腥来,自去取乐。(八11上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