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寻

寻(尋)是什么意思

  • 寻同桪、-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寻同桪、

    寻音xún。寻的本义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假借为桪,木名,高大的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拘缨国》:“寻木长千里。”(桪树高达千里。按:《文选·左思〈吴都赋〉》作“桪木”。)“木名”义,后来加义符“木”写作“桪”。

    寻又假借为,大竹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岳之山,寻竹生焉。”(又有高大的山,大竹生长在那里。郭璞注:“寻,大竹名。”郝懿行疏:“《玉篇》作等,云竹长千丈。”)“大竹”义,后来加义符“竹”写作“”。

  • 寻通旋-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寻通旋

    寻音xuán。寻,上古属邪纽侵部;旋,上古属邪纽元部。二字为双声通假。寻的本义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通旋,随即,随后,不久。刘淇《助字辨略》:“寻,旋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媒人离开几天后,随即派遣县丞去请示太守回还。)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特地下达,任命我为郎中,不久蒙受国家的恩典,授我新官为太子洗马。拜,授官或封爵。除,免去旧官授予新官。洗马,太子侍从。)陶渊明《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去,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故了。规,计划,打算。)

  • 寻-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寻-古代汉语字典

    寻xún

    【繁体字】:尋

    【释义】:

    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孟子·滕文公上》:“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淮南子·天文》:“故八尺而为寻。”[寻常]1.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寻,庸人不释。”(释:扔掉。)2.指短小。《淮南子·氾论》:“超江淮以为寻寻之沟也。”3.普通,平常。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寻百姓家。”②重申,重温,一般指盟约。《左传·桓公十五年》:“夏,郑子人来寻盟。”(子人:人名。)③使用。《左传·僖公五年》:“三年将寻师焉。”④探究,寻找。《淮南子·俶真》:“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揆kuí:考察。)陶潜《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向:从前。所志:所作记号。)⑤沿着,随着。《后汉书·袁绍传》:“绍遂寻山北行。”《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也。”(响:回声。)引申为随即,不久。陶潜《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规往:计划前往。果:成为现实。)

    【辨析】寻、觅、求。见“觅”字条。

  • 寻-常用古汉语字典

    寻xún

    【繁体字】:尋

    【释义】:

    [名]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史记·张仪列传》:蹄间三寻。[动]①寻找。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飞人菜花无处寻。蒲松龄《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②探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范晔《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③使用。《左传·僖公五年》:三年将寻师焉。《孔子家语·观周》:毫末不札,将寻斧柯。④重温。《左传·哀公十二年》:若可寻也,亦可寒也。《三国志·吴书·吴王传》:更寻盟好。[副]表示不久。很快,不久。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孔雀东南飞(并序)》: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 寻-常用字详解字典

    寻xún

    □,6画。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②找寻求|寻觅△搜寻|追寻。

    〈辨〉寻字甲骨文象伸展两臂度量物长的样子;有时还从口,表示一边度量一边报数。汉时长度单位尺较今短,一般人身长八尺;而成人两臂长等于身高,所以有一寻八尺的说法。篆书讹变作从又从寸从工从口、彡声,彡读shān。楷书作尋,省去了声符;简化作寻。异体为尋字的讹变,变口旁为凡。

  • 寻-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寻xún尋*

    【释义】: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探求;找寻人|寻求|寻根究底|寻觅。〇③姓。

  • 寻-汉字异读字典

    ㈠xún ①找。如:寻求。②探求。如:寻根究底。③古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如:枉尺直寻。④通“”。把冷了的东西重新温一温。《左传·哀公十二年》:“若可寻也,亦可寒也。”⑤连续不断而来。《北史·薛安都传》:“俄而酒馔相寻,刍粟继至。”⑥攀援;依附。陆机《悲哉行》:“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⑦使用。《左传·僖公五年》:“三年将寻师焉。”⑧不久;旋即。陶潜《桃花源记》:“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㈡xín 〔复〕同“㈠①”用于“寻思”、“寻短见”、“寻开心”等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