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是什么意思
循-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循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循-古代汉语字典
循xún
【释义】:
①沿着,顺着。《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表:标记。)引申为遵循。《淮南子·氾论》:“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今成语有“循序渐进”、“循规蹈矩”。②抚摩。《淮南子·原道》:“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柳宗元《植灵寿木》:“循玩足忘疲。”引申为安慰。《战国策·齐策六》:“内牧百姓,循抚其心。”③巡视。《吕氏春秋·孟夏》:“命司徒循行县鄙。”(县鄙:指天子领地之内。二千五百家为县,五百家为鄙。)
循-常用古汉语字典
循xún
【释义】:
[动]遵循,依照。屈原《离骚》:循绳墨而不颇。《韩非子·五蠹》: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介]①介绍处所。顺着。姚鼐《登泰山记》:循东谷入。蒲松龄《促织》:循陵而走。②介绍遵循的依据。按照。《吕氏春秋·察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孔雀东南飞(并序)》:奉事循公姥。
循-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循xún
【中古音】:
【上古音】:
詳遵切
【通假字释义】:
邪諄合四(邪文) 行順也。
【正字及释义】:
揗 shùn
食閏切 神稕合三(船文) 撫慰;摩。
《荀子·哀公》:繆繆肫肫,其事不可循。
《公孫龍子·堅白論》:循石,非彼無石,非石無所取乎白石。
《淮南子·人間》:中山人因烹其子,而遺之鼎羹與其首,樂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陶方琦云:循爲揗之假借。〕
《淮南子·原道》:夫光可見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
《淮南子·俶真》:可切循把握而有數量。
《淮南子·原道》:是故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循之不得其身。
《漢書·李陵傳》:以此言微動之,陵墨不應,孰視而自循其髮。
《漢書·李陵傳》: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注:顔師古云:循,謂摩順也。《定聲》:循,假借爲揗。〕
《列子·天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王重民云:循,當讀如揗。〕
順 shùn
食閏切 神稕合三(船文) 順從。
《莊子·天下》: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説之,爲之大過,已之大循。〔郭慶藩云:順與循古同聲通用。〕
《韓詩外傳·卷二》:原天命則不惑禍福,不惑禍福則動静循理矣。
遂 suì
徐醉切 邪至合四(邪微) 達到;進。
《墨子·非儒下》:宗
循哀,不可使慈民。〔循,《史記》、《孔叢子》作遂。王念孫云:循遂一聲之轉。遂哀,謂哀而不止也。〕
巡 xún
詳遵切 邪諄合四(邪文) 周行視察。
《韓非子·八經》:陰使時循以省衰。〔陳奇猷云:循,巡也。〕
《禮記·月令》:循行國邑。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有兩丞、候、司馬、千人。
《漢書·宣帝紀》:遣大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鰥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倫之士。
《漢書·宣帝紀》:朕惟百姓失職不贍,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漢書·游俠傳》:章逡循甚懼。
《後漢書·西羌傳》:歲時循行,問所疾苦。
循-常用字详解字典
循xún
从彳盾声,形声,
,12画。遵守;依照;沿袭
循例|循环|循序|循规蹈矩△遵循|因循。
循-敦煌俗字典
循xun
S.1086《兔園策府》:“窮十端之昇降,覈五紀之循環。”
S.388《正名要錄》:“循:從。”“右本音雖同字義各別例。”
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循xún
【释义】:
沿袭;遵照
循序渐进|循规蹈矩|循例|遵循。
循-金瓶梅字典
循
xún 《广韵》:善也。 详遵切 臻合三平谆邪
遵循、依照。 兹当差满之期,敢不循例甄别。(四八9上4)
循-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