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壓)是什么意思
厭(厌)同壓(压)-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厭(厌)同壓(压)
厌音yā。厌的本义是镇压,倾倒。段注《说文》:“笮者,迫也。此义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左传·昭公十三年》:“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楚平王还很小时,被抱了进来,二次下拜都压在璧的纽上。弱,幼小。再,二次。纽,璧玉两旁隆起的小孔上穿系的带子。)《汉书·五行志下》:“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汉惠帝二年的正月,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使四百多家的房屋倾倒。)《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厌杀卧者,少君独不死。”(晚间烧炭的一百多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倒塌,躺着睡觉的人全部被压死,唯独窦皇后的弟弟少君幸免没死。)“镇压,倾倒”义,后来加义符“土”写作“壓”。今简化为“压”。
压-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压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压-古代汉语字典
压yā△
【繁体字】:壓
【释义】:
①压,压住。《左传·昭公四年》:“梦天压己,弗胜。”(弗胜:不能承受。)《论衡·卫验》:“百馀人炭崩尽压死。”引申为压制,制服。《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②堵塞。《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压塞群疑。”③迫近。《左传·成公十六年》:“楚晨压晋军而陈。”(陈:列阵。)④超越。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⑤杀。《战国策·齐策三》:“刑马压羊。”
压-常用古汉语字典
压yà
【繁体字】:壓
【释义】:
[动]①从上向下加以重力。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②覆盖。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③以权势或强力抑制。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④镇住。刘鹗《绝唱》:这时台上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压1-常用字详解字典
压1yā
壓
□,6画。①从上往下用力
压1榨|压1倒|压1碎△锻压1。②用强力制服
压1迫|压1制△镇压1|欺压1。③使稳定;使平静
压1阵|压1队|压1咳嗽。④超过;胜过
技压1群芳|东风压1倒西风。⑤逼近
压1境|太阳压1树梢。⑥搁着不动
积压1。⑦特指赌博时把赌注下在某一门上。也写作押
压1宝。
压2-常用字详解字典
压2yà
壓
压根儿:口语,根本,从来。
〈辨〉压字繁体壓,从土
声,本义为坏,借用为压榨字,简化为压。从上往下用力的压本应作厌,详厌字下。
压-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压yā壓
【释义】:
①
从上往下施加重力
在苫布上压儿块砖|担子压在肩上。→②
用强力制服
树正气,压邪气|光靠武力是压不住人的|镇压欺压|压制。
③
竭力抑制
强压怒火|吃点药压压咳嗽。
④
胜过;超过
技压群芳|东风压倒西风。→⑤
逼近;迫近
太阳压山了|大军压境。→⑥
搁置不动
货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这份报告被压了半年|积压。→⑦
特指赌博时把赌注下在某一门上
压宝。也作押。→⑧
指压力
加压减压。⑨
特指电压、气压或血压
变压器|高压|低压。
“压”字右下是“圡”,不是“土”。
另见yà。
压-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压yà壓
【释义】:
[压根儿]yàgēnr
〈方〉从来;根本(多用于否定句)
我压就没听说过。
另见yā。
压-汉字异读字典
压
㈠yā ①崩坏。《说文·土部》:“压,坏也。”②从上往下迫榨。如:泰山压顶。③镇定;制服;欺凌。如:镇压;弹压;欺压。④迫近。如:压境。⑤把应该送出的东西搁置不发。如:积压。
㈡yà 〔复〕压根儿:根本;从来。如:他压根儿就没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