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牙)是什么意思
牙-古文字通假字典
牙
(魚疑ya)讀為與(魚喻yu),叠韻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五~六:“先
(聖)牙後
(聖)考,後而先。”又郭店楚簡《語叢三》簡九~一二:“牙為
(義)者遊,益。牙(莊)者処(處),益……牙不好教(學)者遊,員(損)……”按與與邪通,《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萬石、建陵、張叔之謂邪?”《漢書·萬石衛直周張傳贊》邪作與。
牙同芽-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牙同芽
牙音yá。牙的本义是口腔后部的槽牙。《说文》:“牙,牡齿也。”段注:“古多以牙为芽。”至西汉还无专字“芽”,而借“牙”名词动用,表示发芽,始生的事物。王力《同源字典》:“婴孩初生无牙,生数月始出牙,故牙齿的‘牙’引申为萌牙的‘牙’,后人加艸字为‘芽’。”《礼记·月令》:“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这个月要保护好草木的幼芽,注意养育好小孩,对士大夫的遗孤也要抚恤。存,抚恤。诸,之于的合音。)《汉书·文三王传》:“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开始露出淫乱端绪时,施加恩惠,不治罪,这是上计。)沈括《梦溪笔谈》二六:“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亩地里的庄稼,那么施肥灌溉的就先发芽。)“发芽”义,后来加义符“草”写作“芽”。
牙-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牙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牙-古代汉语字典
牙yá
【释义】:
①大牙,臼齿。《吕氏春秋·淫辞》:“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泛指牙齿。《韩非子·八说》:“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特指象牙。鲍照《代淮南王》:“琉璃作碗牙盘。”又为形状像牙的。《后汉书·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又为用牙咬。《战国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②牙旗的简称。《三国志·吴书·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③古称军中长官住所。《晋书·张轨传》:“夜有二枭鸣于牙中。”引申指古代官署。后来写作“衙。”《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④通“芽”。植物的幼芽。《吕氏春秋·仲春》:“是月也,安萌牙。”《齐民要术·种韭》:“须臾牙生者好。”又为发芽。《梦溪笔谈·药议》:“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又为萌生。《管子·版法》:“祸乃始牙。”
【说明】“牙”为象形字。像大牙上下交错之形。参附录三。
【辨析】牙、齿。见“齿”字条。
牙-常用古汉语字典
牙yá
【释义】:
[名]①牙齿。案,牙本指槽牙,齿本指门牙,后二者混用。刘基《说虎》:虎利其爪牙。刘基《说虎》:爪牙之用各一。吴敬梓《范进中举》: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②像牙齿的东西。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③发动机件的枢纽。范晔《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牙yá
【中古音】:
【上古音】:
五加切
【通假字释义】:
疑麻開二(疑魚) 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正字及释义】:
枒 yā
吾駕切 疑禡開二(疑魚) 車輞合處。
《周禮·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鄭司農云:牙,讀如跛者訝跛者之訝,謂輪輮也。《説文》牙作枒。〕
芽 yá
五加切 疑麻開二(疑魚) 萌芽。
《管子·版法》: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聞一多云:牙,讀爲芽,萌芽也。〕
《淮南子·俶真》:繁憤未發,萌兆牙蘗。
《漢書·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上書去妻。
《後漢書·蔡邕傳》:人毁其滿、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漸亦牙。
《風俗通義·聲音·管》:象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吴樹平云:牙,《淵海》引作芽。二字通。〕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或玄而萌,或黄而牙。
伢 yá
吾駕切 疑禡開二(疑魚) 孩童。
《後漢書·崔駰傳·達旨》:唐且華顛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牙-通假字小字典
牙yá
五加切(疑麻开二) 疑鱼平
牙齿。《说文》:“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一)通“芽”yá 五加切(疑麻开二) 疑鱼平 萌芽,发生。《说文》:“芽,萌也。从帅,牙声。”段注:“古多以牙为芽。”
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礼记·月令》)——这一月,要保护好草木的幼芽,对于人也要特别注意保养幼小者,抚恤遗族子弟。〔存诸孤:存,抚恤;诸孤,指士大夫的遗族。〕
利端始萌,害渐亦牙。(《后汉书·蔡邕传》)——利的端倪刚刚萌现,害的发展也已开始。
(二)通“衙”yá 五加切(疑麻开二) 疑鱼平 衙门,旧官署之称。
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封氏闻见记》卷五)——近来的风俗崇尚武功,因此通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牙字渐渐因误写而改变,转而成了衙字。
(三)通“伢”yá 五加切(疑麻开二) 上古音缺 儿童、小孩。
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后汉书·崔駰传》)——唐且年老发白能(替魏国游说,)使秦王醒悟(发兵救魏);甘罗年幼能(替秦国把情况)告诉赵国。〔唐且、甘罗:人名。 华颠:白头。颠,头顶。 童牙:李贤注:“童牙,谓幼小也。”〕
牙-常用字详解字典
牙yá
金
篆
□,4画。①牙齿
牙医|牙膏|牙床△虫牙|奶牙|门牙。②特指象牙制成的
牙筷|牙章。③形状像牙齿的东西
牙子|牙轮。④旧社会介绍买卖从中抽取佣金的人或商行
牙子|牙婆|牙行。
〈辨〉牙字金文像上下臼齿相错的样子,本义为臼齿,即大牙;篆书字形讹变;楷书作牙。从本义上说,牙和齿是有区别的,齿为门齿,详齿字下。后混同,但从古代流传下的一些词语仍有区别,“唇亡齿寒”不能说成“唇亡牙寒”,“张牙舞爪”不能说成“张齿舞爪”。
牙-敦煌俗字典
牙ya
敦研196《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普賢菩薩勸發品》:“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踈缺。”
敦研019(5-4)《大般涅槃經》:“如無雷時,象牙上花不可得見。”
敦研024(5-3)《大方等大集經》:“聞佛所說,要生善牙,名不共法。何以故?成就無量諸功德故。”S.6659《太上洞玄靈寶妙經衆篇序章》:“奔蛇擊劍,長牙叩鍾。”
浙敦026《普賢菩薩說證明經》:“各騎六牙白象。”“亦騎六牙白象。”
S.2832《願文等範本·公》:“惟願道牙增長,法鼓常鳴;開解脫之門,照長年之福。”S.2144《韓擒虎話本》:“虎無爪牙,爭恐(肯)猛利?遂抽衙隊弓箭五百人,已(以)安爪衙(牙)。”“見一白羊,身長一丈二尺,張牙利口,便下殿來,哮吼如雷,擬吞合朝大臣。”按:此形只用於“牙齒”義。
牙-汉语字源字典
牙yá
甲
金
金
牙,即牙齿。小篆的牙字,象人的牙齿上下交错之形;有的牙字从齿,其义更为显著。在古代,牙多指象牙,如牙尺、牙板、牙管等;又用作牙旗的简称。
[牙口]指牲口的年龄。又指老年人牙齿的咀嚼力。
[牙爪]即爪牙,指官吏的随从差役。
[牙雕]在象牙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也指用象牙雕刻成的工艺品。
牙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牙1yá
【释义】:
①
齿的通称
小孩开始长牙1了|牙1都快掉光了|刷牙1|换牙1青面獠牙1|张牙1舞爪。→②
特指象牙
牙1雕|牙1章。→③
形状像排列整齐的牙齿的东西
牙1轮(齿轮)。
“月牙”的“牙”,《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不要写作“芽”。
牙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牙2yá
【释义】:
牙子,旧时称介绍买卖并取得佣金的人
牙2行(háng)|牙2商。
牙-金瓶梅字典
牙
yá 《广韵》:牙齿,又牙旗。 五加切 假开二平麻疑
牙齿。 吃到牙缝儿里,剔出来都是香的。(五二14下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