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鹽)是什么意思
鹽-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鹽gǔ
【中古音】:
【上古音】:
公户切
【通假字释义】:
見姥合一(見魚) 河東鹽池。
【正字及释义】:
苦 kǔ
康杜切 溪姥合一(溪魚) 《爾雅·釋詁下》:止息。
《詩·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傷悲。〔王引之云:盬者,息也。王事靡鹽,王事靡有止息也。《爾雅》云:苦,息也。苦,讀與靡盬之盬同。〕
《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敢藝稷黍。
鹽-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鹽yán
【中古音】:
【上古音】:
余亷切
【通假字释义】:
喻鹽開四(余談) 鹹也。
【正字及释义】:
艷 yàn
以贍切 喻艷開四(余談) 羡慕。
《禮記·郊特牲》:而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鄭玄注:鹽,讀爲艷。〕
鹽-敦煌俗字典
鹽yan
P.2524《語對》:“監梅。”
S.512《歸三十字母例》:“喻:延羊監寅。”
P.3906《碎金》:“人嬮孅:七兼反,七監反。”按:顏元孫《干祿字書》:“塩鹽:上通,下正。”
S.388《正名要錄》:“右字形雖別,音義是同。古而典者居上,今而要者居下。”
S.388《正名要錄》:“右正行者揩(楷),脚注稍訛。”按:顏元孫《干祿字書》:“塩鹽:上通,下正。”
鹽-金瓶梅字典
鹽( 塩)
yán 《广韵》:说文,鹹也。古者宿沙初作煮海为盐。余廉切 咸开三平盐以
同今“盐”。 拿去换鹽换米。(五七7上5)又并许多油、鹽、醋之类,与何千户送下程。(七二7上11)央及扬州鹽商王四峰。(二五6下2)
鹽-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