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池)是什么意思
池-古文字通假字典
池
(歌定tuo)讀為它(歌透tɑ),叠韻,定透旁紐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比》初六:“有復(孚)盈缶,冬(終)來或(有)池,吉。”池通行本《易》作它。池亦或隸作沱,金文沱、池一字,後雖分化為二字,仍通用。《廣韻》歌韻:“池,虖池,水名,在并州界。”《集韻》戈韻:“池,呼池,水名,通作沱。”“呼池”即今之滹沱河,在河北。
池-古文字通假字典
池
(歌定chi)通,叠韻,定喻準旁紐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兩處引用《詩·邶風·燕燕》,一作:“〔嬰〕嬰于蜚(飛),
池其羽。”一作:“嬰嬰于
(飛),
貤其羽。”又解此詩云:“能
貤其羽,然笱(後)能至哀,言至也。
貤者言不在嗺(衰)絰……”毛詩作:“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池-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池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池-古代汉语字典
池chí
【释义】:
①水塘。《诗经·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阿ē:山丘。)陶潜《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山名。)《孟子·公孙丑上》:“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今成语有“金城汤池”。③衣被字画等边缘的镶饰。左思《娇女诗》:“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池-常用古汉语字典
池chí
【释义】:
[名]①水池,池塘,湖泊。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沈括《雁荡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②护城河。《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贾谊《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池-常用字详解字典
池chí
从水也声,形声,
,6画。①水坑;水塘
池塘|池沼△鱼池|浴池|水池|游泳池。②喻称周高中低之地
花池|舞池|乐池。③旧称护城河
城池|金城汤池。
池-敦煌俗字典
池chí
P.2524《語對》:“鳳池。”
池-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池chí
【释义】:
①
积水的坑;水塘
水池|荷花池|一池春水。→②
〈文〉护城河
金城汤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池。→③
指某些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乐池|舞池|池座。〇①
姓。
“差池”的“池”,《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不要写作“迟”。
池-汉字异读字典
池
㈠chí ①池塘。如:养鱼池。②旧指护城河。如:城池。③衣被边缘的镶饰。左思《娇女诗》:“衣被皆重池。”④姓。汉代有池瑗。
㈡tuó 〔通〕同“陀”。“陂池”同“陂陀”。倾斜不平貌;倾斜而下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池-金瓶梅字典
池
chí 《广韵》:停水曰池。 直离切 止开三平支澄
水塘。 新绿池边,猛拍栏杆,心事向谁论。(五二15上5)
(又讹成:他)
池-历代避讳字汇典
池chí
宋追封温国公司马光,父名池。
避嫌名“持”:
〔代字〕以“秉”代“持”:
〈表字〉《挥麈后录》卷六云:“温公在相位,韩持国为门下侍郎。(1)二公旧交相厚,温公避父之讳,每呼持国为秉国。”彦按:钱大昕氏云:“改‘持’为‘秉’,取其义相近。”
池-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